谢煜厉声道:“一派胡言!分明就是你——”
“陛下!”时彧打断了太子发难,将身转回正首,向天子行礼,“臣与二殿下,确实有些私交,全因臣未婚妻身在宫中时,多受二殿下照拂。臣心怀感念。今夜事发突然,太子遇刺,臣前往救驾,连杀了二十名刺客,不慎,却反遭太子所诬,陛下明察秋毫之末,倘或不信,自可将那些伏尸于林的刺客调来,照仵作验一验,看是否为臣所杀。”
他解开腰间蹀躞上所悬佩剑,拔剑出鞘,将染血之后未及清理的佩剑上呈天子过目。
“陛下,刺客虽来路不明,但臣相信,只要揪住深查,一定能探知其来历,届时自能允臣清白。若臣果真欲对储君殿下不利,岂会提前为殿下杀了这群精锐刺客?”
太子心口一紧,陡然意识到,这居然是个必吃的哑巴亏。
除非他承认,那二十个刺客并不是刺杀他的,而是来行刺时彧的。转眼之间,太子便处于了不利位置。
“父皇,时彧狡诈善辩,他适才将儿臣押在溪边,折断了儿臣的骨头。”
太子想把受伤的两只手亮给陛下看,以博取同情。
父皇一向偏心老二,不过他不相信,陛下对时彧纵然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偏爱,但这份爱重还能大过他的嫡长子。
陛下向时彧凝目几眼,听到谢煜的诉苦,他缩了缩瞳仁,又转向太子。
谢煜震动,心中苦水上涌,顿时宣泄而出:“父皇,时彧从前就仗有军功,对儿臣不满,尚在宫中之时,便处处与儿臣作对,他今日投效了二弟,焉知,这不是他们联手做戏,愚弄于儿臣?难道父皇偏心二弟,不顾是非,亦不在意儿臣死活了吗?”
两方争斗,各执一词,各有证据,在王帐之下吵得天子头痛。
“都够了!”
天子一声长啸,满帐下肃静,再未有声。
天子勃然震怒之后,一只手指向这二人,“一个太子一个将军,做出这等阴谋勾当,成何体统?今夜之事最好就此作罢,朕若查起来,一个两个,何曾算得上清白无辜?”
陛下的确明察。
谢煜惊恐万分,父皇看来已经猜到了全貌。
的确是他先埋伏人手行刺时彧在先,若此时不依不饶下去,以父皇对老二和时彧的偏袒,他决计得不到好处,不如暂忍。
谢煜一咬牙,怒视了身旁的时彧一眼,着人抬起担架,将他送出军帐。
天子见时彧仍然不走,他负手从大椅上下来,冷眼睥睨而下:“时彧,朕如要追究到底,你今夜之举,已够得上行刺储君,要受枭首之刑,你行事未免也太出格了些!”
最后那一句,已经是濒临隐怒边缘,但陛下仍是克制住了,如同长辈训斥晚辈,虽疾言厉色,但也有发自内心的袒护。
时彧脸色执着,神色淡然地回道:“陛下。臣若不施手还击,今夜横在林中的尸首,就会是臣一人。”
天子对自己选中的这个位高权重的孤臣如今很不满意,他彻底倒向了老二,令谢翊势力庞大,太子手忙脚乱才会出了昏招。
太子埋伏杀手险些坏了征讨漠北的大事,始终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储君之争,如今也快要落下帷幕,决出胜负了。
私心里来说,他更支持老二即位。
但谢煜毕竟是嫡长子,有母后坐镇扶持,名正言顺。
他一直下不定决心,今天看来,是该早做打算。
“罢了,你滚吧。”
密林里的月光愈来愈亮,照向大地,身旁宛如一溪雪。
林中间或有野兽出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