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无论如何,7份已到的,1份通知未到的,再加2份下月的‘用稿通知’,恰好,等于10!
第一阶段目标完全达成,下一步计划,丝毫不需要再顾虑。
这么想着,把面前一叠或者取出或者没取的稿费通知单暂时收起,苏杭抽出面前的一个作业本,翻开,上面是最近几天手写的一份方案。
标题毫不掩饰:
打造‘青春文学’第一人。
其中如何造势,如何营销,乃至如何进行后续,参照曾经的一些记忆,苏杭都详细列举了出来。
现在,只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想到这里,苏杭再次看向眼前。
上周末本来计划出门,但因为张兴国说周末也会送信,只好继续待在家,因此没能做某些事情。不过,当下,眼前的一叠样刊,其中已经有好几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青旭》
这不仅是自己购买的第一份杂志,而且,相比同省《正茂》的千字15稿费,《青旭》给了千字30,让人意外。
同时,《青旭》还是博艺出版社下辖。
中原博艺出版社,也是中原省老牌的出版社。
另外,还有7份刊物中唯二也给了千字30的另外一份杂志,《经年》,此去经年,刊登了那篇《花季如此这般》,同样是南部一家省级出版社下辖,而且,除了给出千字30的稿酬,这家杂志,连同三本样刊和稿费汇款单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约稿信。
按照《花季如此这般》的标准,篇幅1到2万字,并且再次许诺了千字30的稿酬,可谓诚意十足。
不过,《经年》也有缺点。
太远了。
想要面谈一次,这年代,估计要坐一两天的火车。
因此,虽然昨天向《经年》寄出了又一篇特意写到15000余字的小说,苏杭还是不得不把对方列入最后选择。
伴随着楼下准备午饭时的交谈声,苏杭把面前的方案重新浏览一遍,添加了一些想法,一边打定主意,还是要先更详细地收集一下各个刊物乃至相应出版社的资料。
如果合适,就算远一些,该合作也要合作。
不合适的话,再近也不能乱来。
毕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一旦运作失败,哪怕有机会再来,也是大姑娘二次坐花轿……不新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