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给出一个让常知县信得过的理由,还要表现出来他有主事的能力。
江知与努力让自己的身体松弛,显得自然、不紧绷。
他想到第一次见谢星珩的场景。
在闻鹤书斋,谢星珩作秀才打扮,看似体面,脸上脖子上,却有斑驳黑痕,是擦洗不干净留下的痕迹。
身上也是久未洗澡,闷出来酸臭味。
一个书生,一个秀才,还那么年轻,就这么进城了。
他嗓音略有颤抖:“我夫君是枫江逃难来的……”
起了个头,江知与垂眸,掩饰因撒谎而闪烁的眼神。
在外人眼里,谢星珩是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
家乡遭灾,好不容易逃难出来,却被商户抓去入赘,实在倒霉。
“我做这事,也是希望他不要记恨我。”
有自身利益牵扯,可信度才高。
常知县盯着他:“哦,他不是自愿的?”
江知与没抬头:“我喜欢,我爹帮我绑来的。”
他适时把话题主导回来,近日旁听多,他肚子里有货。
他抬头看向常知县,条清缕析道:“纯捐钱捐物,是个无底洞。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家开放农庄,能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也给他们一些活干,让他们能攒些银钱。有活干,就看得见希望,不至于窝一块儿干闷着怨气。
“以工赈灾也是朝廷鼓励的做法,马上小麦就要收割了,正是农忙时,也有新粮接济。”
江知与说一半,想起来要拍马屁。
他耳根发热,目光不退,感激道:“我家能在丰州攒下这份家业,也承您照拂,我们父子力微,无以为报,只盼着能为您排排忧闷。”
朝廷已经赈灾了,赈灾的重点区域是枫江县。
枫江周边也陆续有了援助,唯独丰州城外,还要常知县连番上折子。
隔了一座山,过来艰难。
到了枫江,没有绕路的说法,那边有多少赈灾款都能吃下。
再请人来丰州援助,一来一回,中间还有推诿,互相踢皮球。
都认为翻山越岭来的人不会多,想要丰州自己吃下。
丰州吃不下。
丰州有小江南的别称,荒地开了再开,落户只能分少数的田,还有人分不到田——除非愿意去山里。
正是因此,难民频繁嫁人,被趁火打劫也认了。
都是为了活下去。
这番话说得常知县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