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离子束抛光技术。
点开第五次测试数据,正准备看的时候,手机响了。
是班主任范晓慧打来的电话。
先是问了他的状况,之后说到了高考成绩的事,说26号,也就是大后天的上午十点可以查询成绩。
最后班主任提醒他,这两天可能有清大和燕大的招生老师找他,告诉他没想好去那所学校就不要轻易答应。
就像约好的一样,班主任的电话刚挂,他老妈的电话来了。
说了一些关心的话,最后提醒他后天去市立医院复查。
还别说,要不是老妈的提醒,他都忘了要复查的事。
他老妈的电话刚挂断,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说的是后天去医院复查的事。
班主任说,她给她老弟发了短信,让她老弟范晓明陪着他去医院复查。
……
结束和班主任的通话后,苏哲调整好状态。
从第五次测试数据开始,第四次、第三次……
挨个的看,挨个的分析。
这次,因为有分析第五次测试数据的经验,分析这些数据的速度快上了不少。
可分析来分析去,他也觉得提高离子束抛光技术的精度,问题是出在离子束上。
五次测试使用的十组离子束,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公开资料上,蔡斯使用的离子束是用惰性气体电离加速而来。
事实如何就不知道了。
要知道,这些公开的信息中,很多都是忽悠人的。
当然,五次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而他们的重心却放在了光学镜头镜面凸起物,就也是凸起原子或分子的定位上。
他分析了一下,前四次测试失败,主要问题的的确确是出在定位上。
第五次,失败的原因不再是定位的问题了,相对前四次,第五次的定位精度已经满足了要求,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离子束。
苏哲根据前五次测试数据,计算了一下,用第五次测试,带负电离子束的那一组光学镜头镜片作为模板。
他为这种光学镜头镜片重新配置加工的带负电的离子束。
通俗的说,就是更换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