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寿春城防由谢令婉亲自设计,它的墩台与其他城池有所区别。除去几十道小型墩台外,在城池的三分位点处有两道长条状大型墩台。这大型墩台宽十五丈、长数百丈,一直延伸至远处的淮水岸边,内设粮仓、武库、兵道,简直像是寿春的两座卫城一般。
正常来看,此等设计并不利于守城军发挥。因为敌军完全可以先行夺下此两道墩台,进而以其为突破口进逼主城墙,而延伸出的墩台又不便守城火力展开,相当于削弱了守城一方的火力覆盖。
但之所以谢令婉要修建如此怪异的两座墩台,应对的就是今天的这种情况。异族军队必须先行夺下墩台,否则这两座长数百丈墩台上的密集横向火力将会让他们的攻城部队痛不欲生。他们若动用火炮轰击墩台,那么便会将主城墙受损的风险转化为墩台受损的风险。数百丈的长度也会大幅消耗敌军的弹药储备,给予大周军队更多的反击调度时间。
而若他们动用火炮轰击主城墙掩护,采用近战方式夺取墩台,那么局面将会转入最血腥的攻守拉锯战。
而这也是谢令婉最希望看到的。
寿春城北的前线军官们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执行力极高,又有谢令婉的提前告知。他们纷纷做出转移上墩台的决定。
于是当异族军队扛着云梯,推着冲车进至城门前百米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幅极其怪异的画面。城墙的缺口处空无一人,只有平射三弓弩的冰冷剑尖。两旁的墩台之上,卢江军弓箭手举起弓弩,弩箭正对着他们。
顷刻间万箭齐发,从三个方向射来的密集箭雨直接将冲锋的异族军队打成了筛子。
“谢大人有令,不必节省箭矢!箭矢充足,上弦即发!”传令兵敲着铜锣,在城墙的每一处阵地前奔走相告。
时江南富庶,风调雨顺。北方连年大旱,南下逃难者大多聚集于京口一带,流民窜动,屡生祸患。方遵为看管镇压这些流民,特意在京口处设立江左淮南镇守使,并将江南守备兵力以及大江水师驻地搬迁于此,统称江南镇府。故京口也被江南世家称为北府。谢令婉练庐江、安丰、广陵三军,为图方便,镇府亦设于京口,这三支新军也被江南百姓称为北府军。
北府新军以北方流民为主,大多来源于受异族南侵而流离失所的兖豫青徐四州百姓,他们对于异族的仇恨度远胜江南人。谢令婉为他们开出的薪俸并无很高,只是略少于长明禁军金吾卫的规格。但即便如此,北方流民报名参军依旧极其踊跃,十个男丁中甚至有六个都选择进入行伍。
如今异族当前,他们终于得以拥有亲手杀敌的机会。
异族的号角声再度响起,不过相较之前更加凄厉。
这是撤退的讯息。
“报,异族撤军了!”传令兵急忙冲入城下大堂。
这里原先是寿春的城防厢营,现在被临时征调改装成指挥部,此刻聚集了整个大周最位高权重的一批人。
包括平原王方玄昧、陈郡公谢明任、平江郡候萧伏威、阳平郡候萧扬望、汝南郡候周亮仪在内,几乎所有的保皇派世家高官都齐聚于此。
但坐于首位的并非他们中的任意一人。
“谢小姐,异族初战失礼,吾等待如何?”方玄昧开口问道。
青衣似柳,玉簪如月,清丽绝伦的少女端坐其上,阶前则是朝堂的衮衮诸公。
她纤细的指间转着一支长明月季,神色专注而淡然,漫不经心。
“按兵不动。”谢令婉道。
(本章完)
(https:www。23hhxs。ccbook6787067870693175355703。html)
www。23hhxs。ccm。23hh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