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妈嘱咐说:“分数出来了告诉一声啊。”
致桦满口答应:“好。”
心里却在说,才不领会她呢。
这小姑妈不是在三年前就说过了吗,冯慈恩是考不上大学的,她给冯慈恩算了命的,肯定考不上的。
什么姑妈,如此诅咒亲侄子。
这会儿不知道是什么心情,这么急着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分数的结果。
最后还是手机响了,同学打来电话:“恭喜恭喜,总分六百零九分。”
冯慈恩放下鼠标,从电脑桌面上下来,一蹦老高,兴奋地在寒窑出租屋里连转三圈。
直到傍晚,那小姑妈又打电话过来问,致桦回答说:“没考好,羡慕别人超常发挥的同学。”
小姑妈笑嘻嘻地说:“哟,没考好啊,那考了多少分呢?”
致桦这才说:“只考了六百零几分。”
小姑妈一听,简直惊掉下巴:“哟,可以咧,六百都过了,不简单,不简单。”
不知道这位给侄子算命说考不上大学的小姑妈,听到分数后,是何感想。
冯慈恩的分数经小姑妈的一张嘴,很快就传到了大姑妈,大伯大妈那里。
接下来,致桦的手机隔一会儿就是大姐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一再叮嘱,看看挑选哪个学校好,填志愿最好怎么填……总之比谁都热心快肠的,在电话里一说就是个把小时。
致桦哪里有这闲功夫陪聊,又不好意思挂断电话,老实巴交的致桦,只得在电话里,“哦,嗯,好,也是啊,要得的。”用简明扼要的语助词来搪塞。
好不容易,那边大姑妈说累了才挂了电话,致桦正在上班的路上,手机又响了,致桦停下自行车,拿出手机一看,还是大姑妈打来的,像是自己非常在行一样,给致桦又是一番,嘱咐这,嘱咐那的。
还是大伯大妈迎合得最到位,出手就是五千给冯慈恩买平板电脑。用行动来祝贺侄子金榜题名。不是像姑妈她们,只是打电话来凑假热闹。
两位姑妈岂肯落后,除了电话不断外,也给冯慈恩一个一千元的红包,另外,还打包票,说四年的学费,姑妈平摊了。
致桦在冯家做人的原则是,永远不开口要什么,但是,儿子的姑妈大伯大妈他们,施舍给他们娘儿俩的,一慨感谢的同时,一并笑纳。
这次儿子高考顺利,做姑妈的,当大伯的,给什么接什么,给多少,收多少,不说也不争。
高考全部告一段落之后,原“德望工校”,必须去一趟的。
到了学校,才知道。冯慈恩是本届毕业生中,高考第一名的学生。比第二名足足多了三十多分。
全年级也就前五名同学考上了一类好大学。剩下考上大学的同学,都是二流和三流大学了。
冯慈恩是“德望工校”的状元郎了。
由此还得到了“德望工校”的一笔奖金——五千元。知足了,毕竟是在一个普通高中学校读的,考出如此骄人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得了了。
再说姑妈她们是,富则接济弟媳,致桦自己就是,穷则独善其身。
一般考上大学的家庭,都会宴请亲朋好友热闹一番,但是,致桦收了儿子的姑妈和大伯的馈赠后,并没有宴席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