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
以后还要不要打交道?
就算不怕得罪一个,圈子就那么大,万一其他大作家听到了消息,又会怎么想?
给脸不要脸?
不想听张晓晓的怪话,方薇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到食堂吃过早饭,八点多钟,进入临街的总部大楼。
《商海》杂志团队去年挪去了三楼。
《青旭》杂志的办公地点却在南北向大楼的一楼最北,日常太阳照不到,冬天阴冷,夏日潮热,去年夏天一个老资格的女编辑甚至中了暑,被大家一阵忙乱地救醒后,直接就念叨不干了,要退休。
然后就真的内退了。
之后,社里没再给《青旭》拨人,大家也没脸要。现在,算上主编谭丰振,团队一共只剩八个人。
能走的,能退的,都已经闪了。
相比起来,三楼的《商海》,已经不断扩编到27人。
其中几个还是从《青旭》团队跑过去的。
说实在话,如果有机会,方薇也想过去。
然而,听说张晓晓似乎和《商海》主编尚骏走得挺近,担心被‘枕头风’什么的挡回来,也就不自取其辱。
九点整。
《青旭》杂志主编谭丰振从办公室里走出,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发际线有些后退,衣着却一丝不苟。
扫了一圈,见人都到齐,谭丰振朗声道:“大家停一停,开个会,说说下期的选题,还有,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月销跌破6000本,基本已经接近红线,再往下滑,很难说社里会不会直接停刊。
众人都放下手中活计,抬头看来。
其中一位中年编辑李同先开口,却是坏消息:“主编,咱们从一些学校老师那里针对性收来的稿子我都看过了,八股气太重,还不如《土狗黑子》。”
谭丰振听到《土狗黑子》就有些闷气,实在是可惜那800块钱,此时微微抽了抽嘴角,还是耐心问道:“有能用的吗?”
“勉强有两篇。”
谭丰振道:“稍后拿来我看看。”
负责封面和插画的杂志美编赵月潇道:“我还是觉得,咱们应该引入长篇连载,就像金庸在《明报》写武侠那样。”
大家一起看向某个肌肤很白的三十多岁风韵妇人,另一位编辑梁觅道:“赵姐,这个问题早就讨论过,要连载长篇,咱们首先得有个‘金庸’啊,如果长篇质量太差,占用版面浪费成本也就罢了,关键还损害杂志的口碑。”
“咱们还有什么口碑啊。”
角落里一个家伙忽然念叨一句。
众人看去。
坐在方薇对面名叫秦四围的年轻编辑也不怕,还举起了手:“老谭,我写了首诗,你听听看能不能发表?”
谭丰振是个细致的人,却不古板,气氛太压抑,他也想缓和一下,就笑道:“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