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学校的期末考试,试题当然是自家老师来出。
而那几天,自己这只‘蝴蝶’,连校长都‘扰动’了,更别说各位老师。
然后就是现在。
苏杭很后悔,强烈后悔。
早知道,就应该悄没声地苟着啊。
现什么现!
那么一折腾,至少稳稳的一两百分,没有了!
无措、后悔、纠结、彷徨……
当听到监考老师可以开始答题的提醒,苏杭又怔了一会儿,才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调整心情。
既然如此,有多少本事,就用多少吧!
大不了,下次再来。
反正,自己已经改变了化肥厂那边的事情,父亲工作有望恢复,也不会再有曾经的某些隐患,何况,接下来的暑假,乃至以后,自己也能做很多事情。
打定主意,苏杭呼了口气,拿起一旁的圆珠笔。
重新翻到之前,还是打算先做第二道的成语挑错。
迅速浏览。
第一组,看了两遍,没找到错误,苏杭又有些慌。
转向第二组。
轻松抓到。
插科打诨的‘诨’,这里用成了三点水的‘浑’。
第三组,委曲求全的‘曲’,用成了‘屈’,这个太容易了。
第四组,群英汇萃,这个有些难,但苏杭还是轻松找到,因为在之前的习题册上遇到过,‘汇’字错了,应该是‘荟’。
选‘A’。
填上答案,苏杭转向第一题,拼音挑错。
同样要求选择拼音全对的一组。
稍微看了眼,一时间不知道有没有原题,就觉得非常熟悉,因为‘A’、‘B’、‘D’三组的错误之处,在苏杭眼里简直一目了然。
因此选‘C’。
再次填上答案,苏杭想了想,转向刚刚的《故都的秋》阅读理解。
这篇课文选段附带三道题。
前两道与习题册上一样,最后一道也只是略微调整。
苏杭稍稍确认选段内容和问题都没有太大偏差,重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写下记忆中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