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附带某个少年作家的个人访谈,讨论参商个人创作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不为人知……
写作过程中,咱有个小秘书从旁协助,算吗?
不对。
是大秘书。
个子挺高。
至于其他的‘不为人知’,重生这种事,还是不要告诉你们了。
再接着,文章的最后,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详细列举了苏杭8月份发表文章的一系列报纸杂志和相应的小说名称。
长长的一串,如同某种徽章,让人难免印象深刻。
另外,当然还有配图。
这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然是《林清和许白》手稿的局部拍摄,配备文字也很有意思:你相信这是参商的手写文字吗?
不得不说,心机满满。
因为乍一看图片,读者很难相信有人能手写出那么漂亮的字体,因此,如果文字是肯定式,绝对会引来怀疑。
现在,人家用反问。
你信不信?
于是就给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参商手写的,就算你看了不信,事实也是如此。
总之,作为一个局内人,苏杭看完了这篇报道,很精准地抓住了文章要推介的两个重点:‘参商’,‘青旭’。
其他都是陪衬。
至于苏杭之前接受的采访,稍微想想,前世短暂混迹影视城,倒是听过一些明星抱怨接受采访遭遇类似情况,明明说了很多,但人家报道出来,内容也都是你说的,可具体表述,却完全不是想像中该有的样子。
甚至通过话术黑白颠倒的都有。
全是套路!
这么想着,苏杭还注意到,文章最后的署名,并不是刘域,而是那位实习记者,季灵灵。
于是更加了然。
想来某人也是要脸。
既然想写的东西写不出来,只能是这种抓人眼球的广告软文,那就不署名了。
就是不知道刘域还会不会如前几天说的赶来河元。
梳理完这些,终于放下报纸。
苏杭见周围几人都瞬间看向自己,直接做举手投降装:“各位师长,不用审,我招了。不过,能帮我保密吗,我还想安安静静地在学校学习?”
大家都笑起来。
俞仲怀放下手中一本《经年》,先开了口:“你这些文章都不错,该是让大家读一读,学习学习。”
苏杭道:“随便读啊,别说是我写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