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又是四句二十八字,短短一首诗,叫陆俊达当场愣住,涨红了一张脸,是半个字说不出来。
先前早已想好的“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更是如同烂在了肚中一般,挤也挤不出来。
这样的诗,这人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诗?
自古以来,伤春悲秋已经被人写烂掉了。
但此人竟反其道而行之,直言秋日胜春朝。
这样的诗,不说别的,单单是立意,就能叫人拍案叫绝。
他方才那首诗,作的如何,他自己心里清楚,中规中矩罢了。
如何能压得过这样的开山之作?
陆俊达咽了口唾沫,有些讪讪然,只能道:“第二首呢?”
“期待公子大作!”
只能寄希望于第二首了,其实有句话朱犇说的很不错:灵感!
读书人作诗是要讲究灵感的,现场做出一首精妙绝伦的诗词来,往往许多读书人都做不到,即便是一些成名已久的大儒也做不到!
所以像这样盛大的诗会,大家一般都会提前十天半月,先想好诗词,再来赴会。
所以,陆俊达并不认为李长空第二首诗词也能像第一首一样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只要稍显中庸,自己就能挑出错来。
再加上师傅也在场,到时候,借着他老人家的面子。反败为胜,扳回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李长空只一开口,他便后悔了,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了根本性错误。
只见那位显眼的白衣少年,站在高台之上,面对众多青年才俊,诗词大家的审视,却是丝毫不曾露怯,朗声吟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咕咚!
现场响起了无数吞咽口水的声音,众人看向高台上的白衣男子,甚至生出一种错觉:此人乃是月上仙神下了凡尘。
只怕只有当世谪仙,才能写得出来这样的词吧。
“我这首词,如何?”吟诵完后,李长空看向陆俊达,出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