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说:“只有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才能让我指的,知名学府里有多少混日子的人。”
是个牙尖嘴利的姑娘。陈文港除了赔笑也没别的办法,他自知理亏,只能尽力多做一点。
又花了一下午时间,两人连饭都没吃,一起搞定了作业,到这时游盈才算脸色转晴。
其实这个态度算比她想象中好多了,而且陈文港的专业知识扎实,意见中肯,跟他合作体验顺滑。这让游盈信他是真的忙忘了,不是故意搞人心态。
既然如此就一笑泯恩仇了,她给了个笑脸。
两个人收拾了东西,结伴去学生食堂吃饭。
桌上游盈又有点解释的意思:“我也知道选修大课很多人不重视,别人怎么样我不管,但这个小组作业占了期末成绩30,我对它的最低要求是不要拉低我的学分绩。”
陈文港笑笑表示理解。
他的理解不是那种敷衍一下的理解,更像学霸和学霸的惺惺相惜——学分38和39看起来相差不大,但39到满分40之间是质的差别。他自己也是登顶40的那一种。
而有个优秀的履历只是第一步,这样的人往往都有更高的目标。
因此陈文港了然地问:“你这个绩点是不是打算申请留学?”
游盈确实是奔着常青藤去的:“想读商科。竞争太激烈,所以尽量刷漂亮点。”
陈文港点头,这个同样能理解。专业成绩只是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语言水平,获奖项目,个人陈述,乃至推荐人在学术界的分量,都可能左右最终结果,压力的确很大。
游盈反问:“你呢?也出国吗?去哪个国家定了没?”
陈文港笑道:“我申请本校的研究项目。”
游盈“咦”了一声:“你为什么不想出去看看?”
陈文港开玩笑:“我的根扎在金城这一亩三分地,所以走不远。”
不知怎的,这就又让游盈想起那两个组员说的——什么义父,什么干儿子,什么他跟郑家少爷说不清楚的关系。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所以这话该怎么理解呢?
是不能走远还是不想走远?
她不知道是不是不该继续聊这个了。
为了改变话题,游盈认真地给陈文港讲了个关于本专业的冷笑话。
饭后两人一个回宿舍,一个去停车场,都要往学校东门走。
他们抄近路,经过理工教学楼背面时,被一个退休教职工模样的老头儿叫住帮忙。
老头儿气喘吁吁,陈文港在他闪了腰前把他解救下来:“黄教授,您这是在干什么?”
这位黄教授矮且瘦,老态龙钟,他正试图搬一只装满书的大纸箱,但显然高估了自己的体能。如果自己两个人再晚来一步,游盈担心他的老胳膊老腿是否还健全。
“老了,不行了。还是小伙子有力气。”
“这些书是?”
“快毕业了,同学们不要的,我路过,看到这一栋楼的清洁工收拢了这么多。”
老头儿拣起一本书,用袖子擦擦封面:“敬惜字纸啊,同学们。看,都还好好的。”
他面前地板上是摞成小山的书书本本,脚边横着三个纸箱。箱内的书正是一本一本从书堆里拣出来的。黄澄澄的路灯下,老人身上批戴着一层拾荒者的光辉。
游盈在书堆旁边蹲下,借路灯和教学楼里透出的光,勉强看清封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