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在获得强大火力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起家的本事,拥有强大机动性的107火箭炮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为游击而生。
而说到游击,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中国军人更懂得其中的战术精髓和装备痛点——在游击战中,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满足一个前提:便携。
因此,107火箭炮全部结构都进行了可拆分式设计,从炮架、滑架到发射管、高低轮,全部可以拆分组装。单个部件的重量不超过30公斤,仅比一袋大米略重一些。
在设计时,军队还明确提出要求: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所以,即使是肩扛手提,都不会对士兵造成过大负担。
此外,在火箭炮的牵引杆上,还预留了一个牵引环,专门用来和汽车、骡马等运输工具连接,这使得107火箭炮从根本上和笨重的传统火箭炮区分开来——只要是人能上的去的地方,就可以架起一门107火箭炮。
这些设计理念,都被太行军工厂完美的给继承过来,最紧迫的时候,甚至可以将‘风暴3’火炮拆开,用单管单枚火箭弹近距离对敌发射。
发射原理就和儿时玩的‘窜天猴’一样,炮口瞄准前方,点火后不管,唯一一点不同的是,靠尾焰推动进入螺旋飞行状态的火箭弹在很长的一段距离可以保持较为笔直的弹道,不像窜天猴一样瞎基霸飞。
机动性都这么牛逼了,那107火箭炮的威力到底怎样?毕竟,火力这玩意儿和大小从原理上讲是成正比的。
比如75毫米山炮普遍在800公斤左右,10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身重量则暴涨到2000公斤左右,日本的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则更是接近3000公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没有人比米国牛仔更了解。
30年后的西南丛林之战中,初出茅庐的107火箭炮被当成援助给了苦哈哈的交趾人。
在追求极致力量和暴力美学的米国牛仔眼中,107火箭炮这样的“小家伙”是上不了台面的。然而,交趾人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让米国人明白什么叫“中国出品,必属精品”。
1972年8月1日凌晨1时,交趾特工队带着4门单管、2门12管107火箭炮悄悄摸到米国空军基地边上。
他们从6个不同方向朝米军基地开火,在250多枚火箭弹的洗地式攻击下,米军基地内的油罐发生爆炸,一辆B-52重型轰炸机和74架战斗机被炸毁,整个机场沦为一片火海,上千名美军士兵死亡,而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该机场也没能完全恢复原样。
此外,在中国对交趾的西南反击战中,中国军队也曾用107火箭炮教育过交趾人。
据交趾上校阮少雄透露,在谅山战役时,他所在团奉命防守331高地,遭到中国军队至少20门107火箭炮猛烈攻击。
在107火箭炮的攻势下,阮少雄躲藏在山顶各处战壕里的1450名士兵,最终只剩下72人。
或许有交趾人靠着坑道和深壕躲过了气浪和弹片,但107火箭弹还有一种弹种叫磷铝燃烧弹,不仅可以附着于任何物体上燃烧,还能大量消耗氧气,使得躲在狭窄空间内的生物因为窒息死亡。
而四行团炮兵营发射的这108枚火箭弹里,就有数量高达30枚的燃烧弹!
在广袤的黄茶岭阵地前沿犹如天女散花般的抛散开来的火苗,在夕阳的余晖下竟然有些瑰丽。
但这些昙花一现的瑰丽之下,却是不知多少的生命之花凋零!
无数的日军步兵靠着死贴地面躲过了汹涌的气浪和弹片,但当这些近乎美丽的火苗落在身上后,惨嚎着在地面翻滚,而后再被下一股气浪给卷飞或是撕扯成几块,那全看气浪的着力角度而定。
总之,就是这一轮齐射,就把已经前进到距离黄茶岭正面阵地不足200米的日军给打停了。
据战后统计,就是这一轮火力输出,第27师团就当场伤亡步兵700余,差点儿一个步兵大队全灭。
但这,绝不是7。9日这天日军在‘风暴3’火炮面前最大的损失,一直等着老对手底牌的落合甚九郎中将被老对手一记重拳打懵逼之后,立刻变得谨慎起来,在接下来的进攻中都只投入了中队级步兵轮番进攻。
这种兵力级别的进攻,显然并没有被‘暴风’火箭炮放在眼里,再度转移阵地的9门火箭炮将炮口瞄准了预10师发过来的炮击坐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