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问题?”韩渝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小本本。
韩宁紧锁着眉头说:“她跟徐晓兰一样会说外语,一来就跟住在楼下的那几个外国人套近乎。前天陪那个外国船长逛街,昨天还帮那几个外国人买了好多东西。”
这个情况很重要!
韩渝飞快地记录下来,追问道:“她跟楼下的那几个外国人,以前认不认识。”
“应该不认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
“楼下那几个外国人是船代安排过来的,船代公司担心他们语言不通,专门给他们安排了个翻译。那个翻译跟徐晓兰是同学,昨天中午吃饭时,徐晓兰说那几个外国人是第一次来我们中国。”
“姐,你再想想,他们三个有没有别的可疑。”
“那个戴眼镜的刚来时也跟我套过近乎,说他是东海一家什么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副经理,问我是什么地方人,还说他老家也是陵海的。”
“后来呢?”
“后来说外国海员住这儿要用外汇券,在楼下买东西也要外汇券,问我有没有跟外国人换点。”
“你怎么回他的?”
“实话实说,领导不让我们找外宾换,被发现搞不好是要丢饭碗的。再说外国什么都有,人家什么世面没见过?
上岸之后是要去换外汇券,但不会换很多。主要是用来交住宿费,顶多买点烟酒和日用品,不会出去买别的。”
生怕弟弟不相信,韩宁强调道:“外面那些商店里的东西,人家看不上!”
听姐姐这一说,韩渝赫然发现之前想简单了。
进口的东西比国产的好,并且在国外购买比在国内便宜,人家没理由舍近求远跑中国来买。
况且来滨江的外国人大多是靠港的海员。
跑船很辛苦的,一出门至少六七个月,不是为了妻儿老小谁愿意干这个,他们来滨江是工作,不是来旅游的,不太可能花大钱去买外国没有的中国工艺品。
韩渝沉思了片刻,低声问:“姐,外国海员上岸,一般会换多少外汇券。”
“这要看他们的食宿是不是船代安排的,如果是船代安排的,他们顶多换三五百,够零用就行,换那么多做什么,他们带回自己的国家又没用。虽然出境时能换成美元,但银行和代办点的人又不是每天都上班。”
“他们这一走,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来中国。”
“是啊,所以那些外国人都算着换,人家虽然赚钱多,但一样精打细算,一样会过日子。”
滨江因为航道浅、泊位不够深,虽然是沿海开放城市,但靠港的外轮吨位既算不上大,数量也不多。
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一两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