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即便是火星细菌感染的危机侵袭了整个月球基地,仍然有许多科研人员对此非常感兴趣,并且保持着每天对不同实验生物的观察与记录。
。。。。。。。
视频会议中,在各国的专家聚集齐全后,主持会议的柯建华教授言简意赅地将现在的情况向各国的研究员说明。
“针对A类火星菌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通过对它的遗传基因进行解析,我们已经得到了完整的基因数据,并初步判断出了它的结构与繁衍方式。”
“但对于如何解决A类火星菌对人类的感染以及它导致的异变问题我们依旧还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而有关于A类火星菌以及它的遗传基因结构解析实验数据都已经下发给各位了,需要我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再将结果复看一遍吗?”
视频会议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细菌病毒学教授刘阳荣直接开口道:“跳过吧,相关的报告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看过了,没必要将时间再浪费在这个上面,”
“现在的关键是找到解感染问题的方法,破译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的秘密。”
话落,来自普朗克微生物研究所的斯科特·肖恩教授点点头,道:“的确没必要将时间浪费在看报告这种事情上。”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看着镜头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对A类火星菌进行研究,从各方面的特征来说,我们很难将它单独的归类到病毒或者细菌某一个分类上。”
“从它感染宿主后的行为来看,和病毒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它没有真菌生物的菌核,需要借助细胞的营养物质来繁衍后代。”
“然而从繁衍方式来看,它很像酵母菌,是母体繁衍子体的方式,而非常规病毒的自我复制,且寿命比病毒更长。”
“或许我们需要给它在细菌和病毒的种类中单独的进行一个分类。”
柯建华教授点了点头,道:“分类的事情暂时不着急,后续可以讨论,甚至可以向地球总部提议,如果谁能够解决这种火星细菌的感染问题,谁就能够获得对这种细菌的命名权。”
听到A类火星菌的命名权,视频会议间开会的科研人员和医疗专家呼吸都紧促了两分。
对于一名学者来说,没有什么比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更具有吸引力了。
这不仅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命名一个新物种,意味着相关的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不仅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更会名留青史。
就像是徐-霍奇定理、徐-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一样,它将被记载在教科书中,被记载在文明史册上,成为永恒的荣耀。
不得不说,当柯建华教授抛出A类火星菌的命名权这一诱惑奖励后,参与会议的众多学者的确踊跃了许多。
刚刚还在提议给A类火星菌重新进行种类分类的斯科特·肖恩教授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繁衍方式来看,A类火星菌很相似酵母菌的芽殖,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通过抑制A类火星菌子芽的手段来抑制它的繁衍?”
酵母菌是地球上细菌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它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上会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形成新个体。
而芽殖可以在母细胞的各个方向进行,包括多边出芽、两端出芽和三边出芽等。
当然,除了这种芽殖繁衍外,酵母菌还可以裂殖,即通过细胞横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以及像蘑菇一样产生‘无性孢子’,喷射出去繁衍后代。
而更特殊的其实还是酵母菌在细菌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