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军队中士兵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源自19世纪创建的布尼查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每个村庄必须按照其税收评估提供一定数量的士兵。
另外一种就是礼萨汗在1925年通过的《义务兵役法》,《义务兵役法》通过后布尼查制度就只作为一种辅助的征兵制度。
布尼查制度下会将同一个地方征召的士兵置于同一个军团下,而军团的长官往往是当地的名望。这使得军团里面的士兵不向沙阿效忠,转而向军团长官效忠。
由《义务兵役法》征召的士兵会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军团,在失去了地方主义的束缚后,伊朗士兵从原来的效忠军团长官变为了向沙阿效忠。
伊朗军队里面的士兵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自己是巴列维王朝的士兵!
伊朗士兵产生了忠于沙阿的意识,巴列维又向其中添了一把火。巴列维将伊朗士兵的军饷发放从原来的由士兵的上级军官发放,改为了直接由伊朗国家银行发放到士兵的存折中去。
在此之前,伊朗军队的军官可以肆意的克扣士兵的军饷。巴列维的这项改革赢得了士兵的爱戴,对于伊朗军队的普通士兵来说,能够发足军饷的国王就是好国王!
伊朗军队内部对士兵的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忠君爱国的思想被牢牢的刻印在士兵的脑海中。
在伊朗军队的军官中,对沙阿的忠诚程度更是严格,一个军官所表现出来的对沙阿的忠诚这一品质对他的晋升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一个军官对沙阿的忠诚被怀疑,那么这个军官马上就回遭受到撤职或者降职的处罚。
伊朗军队的军官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就会竭尽所能的展示自己的忠君爱国品质。军官们不仅要求自己忠君爱国,更是要求自己手下的士兵也要忠君爱国。
军官也能通过在礼萨汗面前诋毁政敌不忠的方式来打击政敌,沙阿可以借此削除被诋毁的军官的官职。
虽然这导致军队军官的地位摇摇欲坠和始终处于被沙阿撤除职位的恐惧中,但军官们依然忍受了下来,有的军官甚至对这种情况表示欢迎。
因为伊朗沙阿给予了他们权力和财富,因为这导致了他们的政敌倒台!
“陛下,我明白了。教育部会妥善的安排这件事的。”明白了巴列维真实目的的伊姆里不敢再反驳巴列维的话。
巴列维已经将话说明白在这个份上了,伊姆里要是再反对巴列维就要怀疑伊姆里是不是隐藏在伊朗政府里面的阴谋份子了。
“伊姆里卿,教育事业关乎到帝国的未来,教育部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后教育部所管辖学校里面的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都必须由学校组织合唱国歌,上课前学生必须宣誓效忠于我!”
“我明白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