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老爷道“这是怕咱们唬他们?”
古老爷想了片刻,道“或许有这一重考虑,但、”
古老爷看向袁行主道“我让人打听了他路上为何来得这样慢,打听出来是因为帮同行的船夫们迁户籍,他这一迁,不仅迁走了船夫及船夫的家人,还额外带走了不少人。”
袁行主心中一动,明白过来,“你是说,他是要把这些个翻译拐到台州去?”
古老爷点头。
台州毕竟才开始作为通商口岸,处处都差了不少,比如这翻译,满台州里找也是找不出几个的,可要做夷商的生意又哪里缺得了翻译。
袁行主放下茶沉声道“倒是小瞧他了。”
怪不得要寻这么多翻译呢。
但叶三明还真没有想到这一茬,他如今只盯着夷商们的银子。
叶三明寻到了翻译,便带着翻译们又往夷馆去,就一件,请他们翻译他的话,邀请夷商们通通往台州去一趟。
“往后,台州也开放通商了,那一处有金缕记的厂房,还有红福记、芙蓉记的分号,采买这几家的东西都便宜得很。”
听到这一条,有极少部分的夷商心动了,但只这几家的东西也不值得他们改变航线,特地跑这一趟。
叶三明接着道“再有就是水泥厂的水泥,你们不知道不要紧,只知道那是用来建房铺路的东西就好。”
哦,建房的东西,然后呢,夷商们兴致缺缺。
这时就要说到地标性建筑的重要性了。
叶三明道“台州用水泥建了五栋百尺高楼,名玉环楼,每栋楼足有十层楼高,其间的商家和货物,不比十三行街市的东西少,还有自动扶梯可以直接将人送达五楼。哦,对了,有了水泥,你们的教堂也可以建得更高更雄伟了。”
十层楼高?自动扶梯?
夷商们小声的议论起来,虽然他们议论的什么,叶三明一个字都听不懂,不过开始议论,那也代表开始心动了。
叶三明接着添火,“诸位常年在海上贸易,最知道货船的好坏,我们台州也要组建船队,但是我们玉大人嫌弃如今的货船都不够好,所以让人研究了一样新的货船,不用人力,便可以昼夜不停的行进。”
这一话落,有一夷商忍不住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反驳道“这位大人,之前的百尺高楼,您已经说得十分神奇了,那个自动扶梯更是叫我们惊奇,这些建筑我们不太了解,大清工艺品都叫人惊叹,或许真有我们不了解的神奇,可是货船,我们一年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船上,实在难以相信没有人力,这船要怎么走,又怎么能日夜不停的走。”
叶三明笑道“先生若是好奇,何不亲自到台州看一看?台州离广州不远,坐马车也最多四日,若是坐船那就更快了,最多一两日便可到达。”
这么近?又有人有些心动。
但很快,一道声音笑着打断道“若大清真有这样神奇的船,怎么在广州港一艘也没有见到?我们远道而来,要卖货要买货,只在广州停留两个月,实在没有时间陪大人走一趟,听大人的玩笑话。”
而且说得不客气些,大清几乎不出海进行贸易,他们的货船还远不如他们的。
叶三明一贯的好脾气,闻言也不动怒,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那洋人挺着胸膛回道“我叫史密斯。”
“原来是史密斯先生,”叶三明先是点头记下,而后又觉得耳熟,“可是红毛国的史密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