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其实后世检测,什么鲜卑女真蒙古,里面汉人基因很明显。
甚至可以说,蒙古人里面不少是刘邦的子孙。
主要是古人入农耕则汉化,去游牧则匈奴化,刘氏子孙放牧两代人,也就忘了自己是谁了。
匈奴汉化后,也就以汉人自居,比如刘渊,还追封阿斗为皇帝,精汉的不得了。
“大宋的兵力确实孱弱,正因如此,一旦宋辽开战,我们慕容家才有火中取栗的机会。”慕容博为自己辩解道,“我也没想赵宋北伐,赵家没那个勇气,我想的是辽国大怒,南征!”
慕容复批评道:“想法很美好,但你忽略了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宋国长期和平,是因为辽国一向就没占据中原的野心。”
“昔日,辽太宗耶律德光打入中原,妄图为中国之君。述律太后对他说,我们契丹人当不了汉人的皇帝。”
“耶律德光不信邪,进入中原后,被此起彼伏的义军打击,见势不妙,只能跑路,并且感慨说:‘治理中原之民竟然这么难啊’!”
“经历如此失败,辽国对中原野心已经很小了,赵宋其实是主动进攻辽国,宋太宗不讲武德,想偷袭拿下燕云十六州。只是宋太宗不知兵,玩砸了。”
“后来萧太后和辽圣宗南侵,宋真宗吓得想跑路,被寇准逼着亲临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萧太后也感到宋军实力,宋真宗议和,萧太后便借坡下驴,答应了。”
“高梁河之战与澶渊之盟两次大战役,赵宋虽然丢人现眼,但也让辽国知道不可能吞并宋朝。宋朝也知道辽国不好惹,暂时熄灭了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
“在没有把握消灭对方的时候,双方都会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会付诸于战争。”
“宋辽两国甚至称兄弟之国,辽国发生边境饥荒,宋国甚至会去赈灾。而宋真宗这位老兄去世的时候,辽圣宗还带着大臣和后宫,为宋真宗开追悼会,哭的很是伤心。”
“挑拨宋辽大战,从根本上,就是错判了宋辽之间的形势啊!”
慕容复分析的头头是道,慕容博听的目瞪口呆。
这在后世,不过是平常的历史分析。
但目前的北宋,这种国际局势那就是迷雾状态,庙堂的人杰或许看的分明,但慕容博一个江湖草莽,哪里知道这种国际局势?
又不是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今天两国有摩擦,有产业竞争,明天就上新闻,后天一堆专家学者分析的入木三分。
甚至连很多历史细节,慕容博都不知道,比如宋朝为辽国赈灾,辽圣宗为宋真宗开追悼会一事,慕容博就不知道。
所以慕容博是呆若木鸡。
倘若从战略角度看,辽宋根本不会大打出手,那他之前的计划,不是纯纯的小丑行径?
见慕容博呆住了,慕容复继续说道:“你的出发点就错了,而你挑拨离间的手段,也害人害己,毫无用处。”
“你告诉玄慈说,辽人盗取了少林寺的武功,玄慈也是没脑子,居然就信了你,带着武林人士去辽国拦截。”
“然后雁门关外,遇到了辽人萧远山一家,不懂契丹话,倒是写汉字啊,辽人贵族都会写汉字。结果也不写,居然认为一个带着老婆和小孩的一家三口,会是盗窃少林武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