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半卷闲书观古今 > 第五十章:沐猴而冠(第5页)

第五十章:沐猴而冠(第5页)

“不开心,”秀吉被权六他们伸手逗弄着头上冠帽的绒球儿,窘道,“路上遇见有乐。他说你们都改变了形象出来模仿竹林七贤,我就特意去换了身戏服跑来配合一下。”

秀吉摆头躲避权六伸来玩弄之手,两支长翎犹如受惊兔子的耳朵般晃来晃去,眼神疯狂之人被野鸡翎拂到脸上来回撩拨,不由懊恼道,“竹林七贤有穿衣服吗?他的意思是告诉你,我们在竹林清池里泡澡。不是要开化妆晚会。”

“就不打扰你们泡澡了。”我哪里想到眼神疯狂之人竟然率众跑来泡澡,后边一个个家伙光着身跟随他们主公排队进池子。傻眼之余,我慌忙要爬出,众人纷声劝阻:“没事没事,同浴同浴。”

秀吉忙脱衣服下水,猴急地游向我身边,戴着冠帽忘摘,抢先凑过来笑道:“听一个金发家伙说在他们老家黑森林那边,通常都是不分男女老少,泡一个池子同浴。其实泡着泡着就习以为常了。而且大冷天也照常一起泡凉水澡,据说这样能锻练出钢铁般的品德与意志。”

由于仓促间拿不着东西遮身,我又坐回水中,只露出脑袋。眼疯之人懊恼道:“坐低些,不要给他们看太多。”

秀吉也露个脑袋出来,在旁贼忒嘻嘻的道:“主公啊,水不是很深。”

“浴池里谁都光着,就他脑瓜上罩了一顶帽子,”眼神疯狂之人没好气的横他一眼,冷哼道,“单凭猴子这模样,谁来打个成语形容一下。”

藤孝转过脸孔,掩着嘴笑道:“沐猴而冠。”

许多年后,当秀吉挠着嘴腮贼忒嘻嘻地登上“天下霸主”宝座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那一夜,令他们皆感好笑的那句成语。

“虽说我读书少,”秀吉抓了抓耳朵,郁闷道,“可我不笨。你们嘲笑我还是能听得出来的,什么意思呀?”

“没嘲笑你。”藤孝忍笑说道,“这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之中的‘项羽本纪’,原话是:‘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

“嘲笑楚人吗?”秀吉闻言点了点头,郁闷道,“可我听说我们村那一带的人,祖上来自宁波,也就是江浙那边,宋亡的时候被迫迁移过来的,因为要躲鞑子,连皇帝都被赶去跳海死掉了。沿海的老百姓有船的全给吓得搭船逃走……”

权六叼着一根粗大的烟卷儿,下水泡身之际,故意踩水溅旁边的秀吉,说道:“这个成语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也就是人模狗样的意思?”秀吉被他溅了一脸水,抹拭道,“为什么这样骂人呢?”

“骂的是西楚霸王,不是你。”藤孝揩了揩脸,说道,“他火烧秦宫之后,更加怀念起故乡来。有识之士劝他建都关中,以定天下。项羽却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如今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这就是‘衣锦还乡’的出处。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哇!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项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项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首领应该是刘邦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项羽虽然能征善战、霸气十足,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成不了大气候。”

“是在讽刺我煮人吗?”秀吉揩着水,郁闷道,“可我没利家煮的人多。”

“功败垂成的失败英雄从来令我感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光秀光着身来了一嗓儿,做出戏台动作,摆个姿势,泪眼汪汪地扫视众面,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可奈何?”

“又跑调跑去乌江了,”眼神疯狂之人踢水溅去,睥睨道,“还好幸侃这会儿没在,不然他跳进来,我们都没地方站。池子没他的时候,可以游泳来回,一有了他这种大胖子,立刻变成水缸一样挤不下人。”

秀吉闻言忙问:“主公啊,不是真要招揽幸侃为家臣吧?”藤孝在旁笑觑道:“右府有心要招揽的是幸侃的主公,九州的义久、义弘兄弟。那才是右府的真正目标,至于义久兄弟的家臣幸侃,你自己有兴趣就收去当你家的弄臣罢。猴子老兄,也须看你的桃山城容不容得下这么个大胖家伙。”

身形瘦小的秀吉坐在一堆高大之人当中,郁闷道:“刚才拐着弯儿骂过我是‘衣冠禽兽’,这会儿又嘲笑我猴家的桃山城小吗?”

藤孝微笑道:“非也。成语‘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徒有外表的意思;区别在于‘沐猴而冠’可以用于坏人,也可以用于没有实际本领的人,语意较轻;‘衣冠禽兽’则是只能用于坏人,语意较重。先前我并非骂你,猿猴之族其实也有王者,还有国君被比喻成猿的,例如‘曹伯襄得释,如笼鸟得翔于霄汉,槛猿复升于林木’,说的是曹伯得势之时,跟飞猿一般。晋国栾氏有个将军叫栾乐的,是个常胜将军,也尤其擅长弓射,人称栾乐为‘猿臂将军’。”

“听到那边有人在拉琴没有?”秀吉听毕释然,展颜说道,“我们生活在好东西大量涌现的时代。那个叫小提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之物。主公最爱听这玩艺。”

  眼神疯狂之人睥睨道:“你听错了,那个是阮咸,不是拉琴。”

“阮咸是什么玩艺儿?”秀吉纳闷地问,“竹林七贤那个人吗?他变鬼跑来咱这里夜晚拉琴吗?”

“不学无术就是你这样,”眼疯之人冷哼道,“所谓阮咸,乃是一种乐器。罗马和佛罗伦萨那边的人带来的提琴,产生于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然而汉乐器当中的‘阮咸’更古老,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其复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也称为阮,意即阮咸的简称。它看上去像是长颈琵琶,形似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

“右府果然知音律,”藤孝赞叹道,“此乐器确实很古老,起源大约在秦代,汉时称秦琵琶或秦汉子。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简称‘阮’。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直柄木制结构,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阮咸简称为阮,始于宋代。宋太宗赵光义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到了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我亦闻竹林七贤各皆善于演奏音乐,尤其是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唱的稽康,”光秀说道,“此外,‘竹林七贤’中的阮咸亦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风气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互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

秀吉笑道:“听说他们不怎么爱穿衣服就出来跑。莫非他们在竹林里搞音乐的时候也是光着身?”光秀说道:“谁说他们不穿衣服?阮籍他们声言以天地为衣服,视钟士元那帮权奸之辈有如钻进他们衣服里的虱子,白眼睨之。只对他们瞧得上的人改以青眼徕之。所谓‘白眼’与‘青徕’便来自此故。这是当时的一种名士风气,浊世清流,看似怪诞,其实翩翩出尘。不愧为魏晋风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