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说,燕华完成了什么产业升级。
生产线配置了蒸汽机动力。
可一个蒸汽动力。
就有这么大的威力?
朱标放下宋三思的密奏,在密奏中,宋三思说的比纪纲更详细。
对工业的威力,似乎更加痴迷。
宋三思距离老四燕华近,或许有一定道理。
但宋三思的密奏中,并未给他描绘出一个,生动形象的燕华。
佐证其言论的数据,太模糊笼统。
纪纲一时间被所有人看着,不由有些紧张,幸亏,关于燕华的情报,依托锦衣卫燕华分系统,他搜集的比较详细。
“禀太子爷,臣只说几个数据,大家就明白,燕华现在的工业威力。”
“截止目前,燕华已经建成了除第一座实验炼钢转炉外,另外三座更为大型的炼钢转炉,钢年产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吨!”
胡惟庸、吕本等人眼角狠狠跳动。
钢年产量就三十万吨!?
确定是万吨?!
当初他们从燕华观摩离开时,燕华才刚刚建成一座实验性工业转炉。
当时满打满算,年产量好像也就七八千吨!
朱四郎当时还说过,那座实验性工业转炉,至少要运行半年时间。
在工业化生产中,总结新技术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的炼钢转炉。
也就是说。
在往后的一年半时间内。
燕藩就直接把钢产量,干到了三十万吨!
三座大型转炉。
每座转炉,每年可产钢十万吨!?
大家就是再不懂工业,不懂军事,也很清楚,钢铁产量某种程度,决定了军事力量。
朱标看了眼,满脸震惊的胡惟庸等人,“继续说。”
纪纲继续道:“宋三思送回密奏同时,蓬莱行省的锦衣卫,也送来了一份确定消息,燕华的确造出了铁甲战舰,他们亲眼看到,铁甲战舰在白天,驶入鸡笼屿造船厂进行检修维护。”
“多少艘!”吕本急切追问。
纪纲回答:“十六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