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他虽有心与徐家对抗,却苦于找不到机会。
此次汪本东找上门来,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汪本东与魏刚在密室中密谈,两人的身影,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阴沉。
汪本东将,王亮行刺戴灌涛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说道:“魏大人,您也知道,徐安在沧海道一手遮天,那些官员们对他敢怒不敢言。这次王亮的事情,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那些官员们心中,对徐安的嫉妒和不满,早已积压已久。”
魏刚闻言,眉头微皱,沉默不语。
他心中明白,汪本东这是在挑拨离间,但他也清楚,这是一个打击徐家的好机会。
略作沉吟,魏刚缓缓开口道:“汪大人,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我们也不能贸然行事。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才能名正言顺地弹劾徐安。”
汪本东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说道:“魏大人,我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
“我们可以弹劾,沧海道内的其他官员,说他们心存嫉妒,有失国体。”
“虽然奏疏中,没有直接提到徐安的名字,但他是沧海道的大都督,自然难辞其咎。”
魏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照汪大人的意思办。我这就草拟一份奏疏,送往宫中。”
魏刚坐镇督察院,身为左督总宪的他,本就是刀笔之人,再加上此次别有用心,其所造文书更是龙飞凤舞,狂沙漫卷。
一篇文章下来,汪本东看过之后,不由得连连赞叹。
“魏总宪,不消其他之物,光是您这一篇文章,若是用在旁人身上,怕不是已能杀他十颗脑袋。”
“只可惜,对徐安,仅此一物尚且不够。”
他的奉承,倒是让魏刚目中含笑:“汪鸿胪,我自知此物难抵徐安,不过就将此当作一个引子,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