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了,不能说这么做卵用没有吧,还是有点作用的。
因为南京靠南,气候较暖,又加上周边水利条件充足,所以产量较之中原腹地,或者以北地区都要高上一些。
像河北等地,每亩地产量都在两百大几十斤,不到三百斤,产量低一些的也就将将两百斤左右。
而应天周边,或者再靠南一些,不说水稻,单论麦子,一亩地普遍要比北方高出个十几二十斤左右,能到三百斤出头。
而曹玮这十年择优培育进行下来,那三亩地的产量还要再稍微高上那么一点。
能比正常产量高出起四五十斤左右,一亩地产量好的时候,能产粮食三百五、六十斤。
这多出来的四五十斤麦子,看起来实在是不多,单分出来也就是一小堆。
何况曹玮是现代人,他可是知道后世的高产粮食是怎样的。
一亩地小麦,稀松平常就能产个七八百斤,近千斤。
若是一些培育出来的高产种子,一亩地甚至能接近两千斤!
这样一对比,曹玮此时那三亩田地,每亩多出来的四五十斤实在不够看。
十年的时间,换来一亩地多出五十斤。
曹玮不知道自己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这五十斤的成果,如果让朱元璋得知,指不定会震惊成什么样子。
一亩地多产五十斤,那如果大明全国的土地,每亩产量都多上五十斤呢?
岂不是全国的粮食产量,整体提高了将近两成?!
曹玮此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巡查完田里的麦子,便哼着小曲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曹英已经在焦急的等待。
今天是太子朱标于东陵下葬的日子。
除了皇室人员和朝中百官,应天府的百姓也可以自行前去追悼。
曹英自然是要去的。
那是他的生父!
曹玮虽然对这类事无感,但好歹是大明的太子下葬,他作为大明的一个平头老百姓去追悼一下也是应该的。
二人把房门锁好,并肩朝着东陵行去。
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百姓,也在朝着和他们相同的方向前进。
越到东陵附近,人就越发多了起来。
曹玮父子依靠着自己身体素质过硬,一路过关斩将的硬挤到了前方。
此时他们距离东陵场中央的百官们大概有一里的距离,看的很不真切。
百姓们是不允许靠的太近的。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忽然,一阵哀乐被奏响,声音响彻了整个现场,一股悲伤的气氛在疯狂的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