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马超一路急赶,十日便至长安,回府不及半日,人报李迪求见。
马超令唤入,施礼毕,李迪道:“主公,上谷太守人选已拟定,乃京兆郡丞庞柔也,其乃庞将军胞兄,初为小吏,积功升任杜县丞,因政绩卓著,得迁美阳令,深受扶风太守孙乾赏识,故得荐为京兆郡丞。其人清正有节,堪当大任!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马超点头道:“其人刚正之名,超亦有耳闻,且乃令名胞兄,更兼政绩斐然,又得叔明举荐,料想定能胜任,叔明行文可矣。”
李迪拱手应下,接着道:“迁往幽州之百姓计有十五万户,近八十万口,前日回报说已进至河西,想必阎使君早已接报。”
马超闻言,心下大慰,正欲出言赞誉,忽亲军来报,言称姜冏之妻携子求见,现于府门相候。
马超闻报愕然,问李迪道:“此何意也?”
李迪道:“姜冏之妻甚贤,许是主公厚待,故特来相谢耳。”
马超笑道:“些许钱粮,何足道哉?”言毕,即令唤入正堂候见。
少时,姜夫人携子入见,涕泣道:“大将军之恩天高地厚!妾身代亡夫谢过!”言毕,母子叩首不止。
马超连声道:“夫人不必多礼!仲奕身死,超亦深感痛心!异日定遣大军出塞征讨,届时必亲斩修武卢、成律归之首,祭奠仲奕!”
姜夫人再拜称谢,令姜维问安李迪后请辞。
马超忽谓李迪道:“姜仲奕之子虽年幼,但举止大方、不卑不亢,异日或为良才。”
李迪闻言,亦连声赞道:“此子名维,字伯约,年方八岁,自幼聪慧异常,喜读经史,犹好大儒郑玄学说,后其父与存孝结拜,方始习武。迪遍观诸文武子嗣,未见有出其右者,若稍加雕琢,日后必成大器!”
马超骤闻姜维之名,顿时呆立当场,心下大呼道:“刚才那孩子是姜维?!哈哈!这下捡到宝了!等等!不会是重名吧?也不对啊!刚才李迪明明说他字伯约,就算重名,也不会重字吧!”一时间,马超兴奋莫名!
李迪见马超木然呆立,遂轻咳一声。
马超恍若未闻。
李迪不禁愕然,拱手道:“主公,若无事,迪请告退。”
马超惊醒,佯作平淡道:“姜仲奕乃存孝义兄,且勤于任事,多立勋劳,奈何早逝,其子年幼失怙,本将甚怜之,恐其无人看护,从而误入歧途。故欲令其师从文优,叔明意下如何?”
李迪大喜道:“若如此,此子之大幸也!只是此事尚需文优公首肯方可。”
马超道:“这有何难?本将亲领此子前往文优府上请之便是,叔明可愿同往?”
李迪忙道:“固所愿也!”
马超大笑,即吩咐亲军往唤回姜维。
少时,马超引李迪及姜维母子径奔李开府上。
仆从见之,慌大开府门迎入,并飞报李开。
李开闻讯,急步上前参见,下拜道:“主公回返长安,开恐见扰,未及拜望,请主公恕罪!”
马超扶起,顽笑道:“文优诸事繁冗,故本将特来探问,足显公否?”
李开不明就里,闻言惶恐不已,忙再次下拜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