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阁武卫想提醒司涯,国师已经有了忠顺候,但想想自己一接话,司涯定会叨叨叨说个没完,武卫就硬生生把自己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当天下午,半仙赞同国师之法的传言就已经演化出了好几个版本,其中最夸张离谱的一版,说半仙敬佩国师的道行在他之上,也为自己险些害了京城诸多女子的性命而羞愧不已,于是拔剑自刎以谢罪,死后还有仙鹤飞来,带走了他的尸体。
说得是有鼻子有眼。
第二天,皇帝在早朝上提及此事,说半仙最后停步的园子在皇后名下,皇后愿意为了京城的太平,将这所才建好的园子腾出来安置百余名尚未婚嫁的女子。
皇后还写了一份奏疏,从安抚民心等各个角度出发,提议改换名头,不说他们囚禁百余名未婚女子是为调和阴阳之气,只说她建了一所女子书院,挑选百余名高门贵女来书院读书修习,而姑娘们每月旬休皆可返家,到了年龄要出嫁,也能离开书院,同时再补送一批年纪小的姑娘进书院读书,以保证人数不会减少。
皇后还身先士卒,提前把瑞阳长公主预定进书院,免得引发不必要的猜忌和恐慌。
大臣们原本还有些担忧,怕自家姑娘被选入这“百余名”之内,自此被困在皇城边上,不见天日。
他们中还有人早就相互联系商量,要向皇帝上奏,从平民百姓中挑选这百余名女子,好独善其身。
如今听了皇后的奏疏,大臣们纷纷安心不说,还都萌生了新的念头——皇后把瑞阳长公主都送进了书院,可见剩下的女子也是要从他们这些官宦人家中挑选。若将自己家的女孩儿送进去,不仅性命无虞,能照常婚嫁,还能成为瑞阳长公主的同窗,顺便替自己和家中女孩儿赚取舍身为民的名声。
这……何乐不为?
就这么着,女子书院直接跨过了“能不能力排众议成功建立起来”的难题,并得到了京城世家大族的追捧。
更有人说,历来进士皆称之为“天子门生”,那女子书院的女学生,就是皇后的门生。
谁不想和天家扯上点关系呢。
皇帝还特地请了国师为书院起名,国师挥笔写下“灵犀书院”四个大字,被做成牌匾挂在了皇城边那座园子的大门上。
然而京城未婚女子众多,各家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为了更好地挑选学生,皇后接连几日分批召见,终于在七天后,选出了第一批入住女子学院的学生。
说来也是奇怪,从那百余名姑娘入住灵犀书院开始,京城内的怪事便戛然而止。
顿时就恢复了往昔的宁静。
……
天气逐渐转凉,穆青瑶的父兄回京那日,顾浮跟书院请了一天的假——这次被选入灵犀书院的学生年龄分为两个阶层,一是和瑞阳长公主差不多,年龄在十五岁到十七岁左右,一是年龄十岁到十二岁的小姑娘,所以顾浮和穆青瑶都因年龄不符而被排除在外。
但皇后给顾浮留了司业的职位,让她协助管理书院。而顾浮虽然年纪不大,还没成婚,但因是国师的未婚妻,她并未在担任司业一职上遭到任何反对。
等书院的管理模式固定后,顾浮有了空闲,还要兼职当书院的武师傅——
京城里会武的女子实在是太少了,而习武又不像学文,一招一式都有讲究,纠正起来免不了肢体接触,皇后挑选了许多武师傅,最后还是决定先找出身将门擅长骑射的女子,来教学生基础,再让顾浮来教学生武功。
顾浮都想好了,她愿意将未来余生都耗费在女子书院上,和皇后一起从调整学生入学年龄,扩大学生人数开始,一步步将灵犀书院打造成她们理想中的模样,等到灵犀书院稳定,她们还可将女子书院塑造为祥瑞的象征,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建立第二所书院,第三所书院……
和顾浮不同,自从不用入宫伴读,穆青瑶就把时间都花在了穆府,还每日都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全然没有平日里的淡定与从容,可见她盼这一天盼了有多久。
所以顾浮特地在穆衡回京那日,放下书院的事务,入了趟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