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再次说道:
“第二要打听太子与皇子们的下落。”
郑恩面上依旧在认真点头,心里依旧是直接跳过,等待着第三。
高文采面上也是听的认真,还积极发言:
“李先生,下官一家世世代代服侍陛下,当今圣上下官也多有了解,以陛下最喜欢相辅相成的性格,太子、皇子与皇上可能不会在一起。
连冲出北京的方式都可能各有不同。”
高文采是贴身近臣,对崇祯知道的不少,在高文采看来,好好的一个大明朝,不就是因为崇祯害怕文武专权,过度的迷恋互相牵制,才造就眼下的糜烂吗?
不然以崇祯的节俭勤政,简直就是明君的典范,又怎么会给大明带来亡国之祸呢?
李邦华不是近臣,但他是朝中大臣,接触崇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高文采一说,他就感觉在理,连连点头。
主座、次座都发表意见了,两人同时看向了老三,郑恩被看的心里发毛。
别以为你们一个个对崇祯很了解,论崇祯的现状,有谁能比我更了解。
心中吐槽的同时,郑恩表面依旧挑不出毛病,利用吐槽的时间,假装了一会儿沉思,之后郑恩认真的道:
“老师,大哥,学生看来,皇上对冲出北京的安排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相辅相成,而是皇上,太子,定王,永王,都有不同的安排,也就是说陛下和三位殿下,都在不同的地方。
学生来国子监的时间不长,但对于皇上的节俭勤政很是佩服,以皇上视为榜样,对于榜样自然是多有去了解。
以我对皇上的了解,加上我自己的推算,皇上必不会出北京城!出北京城的只会是三位皇子!”
“什么?”
“皇上留在北京做什么?”
李邦华、高文采都发出了惊呼。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看着众人的中心点瞬间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这种久违的所有人以自己为中心的感觉,有些让人陶醉啊!
难怪会有那么多人迷恋哗众取宠,自己成为焦点的感觉太享受了。
郑恩一边享受,一边接着道:
“老师,大哥,你们接触皇上的时间更多,如果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