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诸公正在忙忙碌碌的时侯,苏誉这边也在忙碌着。
大周买的红薯种子丰收,苏誉这边更是大丰收。
整个东南和西南的粮仓都要堆不下了,石磨天天在吱呀响着,忙着把吃不完的红薯磨成粉,制成能更久保存的红薯粉条。
为此,苏誉又专门建立了一个工坊,制作红薯相关的产品。
除了自已吃外,剩下的红薯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东南和西南的百姓们再一次尝到了甜头,耕种的热情更是高涨。
本来夏收后,会有更多的红薯要被种了下去。
但是苏誉却出了新的规定,让众人不能过度种植红薯。
还是得以米粮等为主。
西南在这期间,又受了几次水灾。
不过百姓们很快得到救治,自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只不过西南那边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
苏誉想,必须得着手去处理那边的河道。
自然灾害,预防永远是最好的办法。
现在去实地勘察好,等到秋冬枯水期动工,应当能干不少。
计划得挺好,可苏誉手下没有能治理河道的人才。
这倒是让他发了愁。
无奈之下,他只能在东南和西南都发了告示,招收此类人才。
得知苏誉要治理西南的河道,不少有识之士都踊跃参与了进来,纷纷到东南求见苏誉。
……
汪远峰在过年后回家,与他爹团聚了一个月,便跟着自家的船跑了。
这次水路通了,他直接便到了港口。
忙碌的时间过得太快,一眨眼夏粮都要收了。
汪家那边的信一道又一道,一直在催着汪远峰回一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