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这个喝过符水就可以治愈疾病,有一个推测就是张角把符箓浸泡在了药水里,或者是说这个符水里本身就掺了药汤,所以才能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就很快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
张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借机宣扬传教,声称人间的行为是受到鬼神监控的,做了坏事的人会折寿,而做了好事的人则会增寿,所以要多做善事而少行恶。
天幕上的内容又开始变化,每日都有人跪在张角面前不断叩首,口中还念念有词。苏扶南对此做了解释。
【这是一种宗教仪式,犯下了过失的人要跪在他的面前讲清楚过错,并且祈求原谅。说起来,这一点是不是有点像是西方的神父?同时,借此机会张角就开始宣传贫苦百姓喜闻乐见的反抗剥削互爱这些理论。并且为了扩大宗教的影响力,他派遣了弟子八人,传教四分。】
舆图上用红色记号标注了张角的影响力范围,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均被标红,一旁标注的人数也一下飙升至了四十万。旁边还贴心的注明了,将天下分置为十六方。
而大方多达一万余人,小方也有至少五六千人,这显然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宗教集团,所谓的“方”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松散的军政组织。
是的,或许从一开始张角就不只是想做一个宗教领袖而已,也或许是在传教的过程中,他慢慢的野心膨胀,意识到了必须大破大立。
而当朝者反而乐得清闲,认为太平道能够替他们安抚百姓,这不是天大的好处吗?于是这支由流民组织而成的起义军,最终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的席卷了华夏大地。
【开头的那句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也被广泛的传播起来,这句话具体解释很困难,涉及当时信奉的复杂的阴阳五行学说。但是简单来说就是,汉朝就要灭亡,太平道当兴,在甲子年间,天下即将平定大吉。】
刘彻不由大喝一声:“什么?巫蛊邪术,竟然是这样的人亡我大汉吗?”
可惜天幕之上听不见他的声音,自然也没有任何回应,徒留地上一声叹息。
历史再一次重演,一个走向末路的王朝终将会迎来农民起义,不过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这些流民相以为约,以黄巾系于头上作为记号,并且让教徒秘密的在城门之上写下“甲子”二字作为记号,期待时间一到于洛阳城内蛰伏的人里应外合,一举夺城。
【然而这其中却出了叛徒,张角的一个名叫唐周的弟子暗中告密,导致这场起义出师不利,洛阳的内应全部被杀,而且张角被迫把起义提前到了二月。不过由于他的影响力,当时东汉全国上下二十八郡同时发生起义,黄巾军势如破竹。洛阳震动,朝野终于开始重视这些流民。】
【不过这场起义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了。】
建安二年,南阳隆中。
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叔父诸葛玄刚刚过世,自此以后,他就结束了自己的游学生涯,隐居于隆中,平日里以躬耕为业。
这个时候,他还不是后来名声鹊起的诸葛武侯,至有两个至交好友平时愿意与他来往,除此之外,再没有别人。
他低低叹了口气,自桓帝、灵帝以来汉室衰微,如今天下大乱,却无名主,受苦的还是这乱世之中的百姓啊。
在他看来,如今歌剧天下一方的名士都只能算得上是枭雄,而不能算作是仁主。这些人愿意为自己谋求私利,却不愿意治理天下,就算能够统一,最终也不可长久。
诸葛亮想要等待的是真正的仁德爱民之君。
天幕倏然降下,他依稀记得在年幼之际,也曾有过几次奇景,后来天下越来越乱,这般景象就再也不会出现。
难道?难道是祥瑞天降,华夏大地又要出一位仁君吗?
诸葛亮思考着,然而等他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却不由得有点失望。
黄巾起义么?史家历来将那张角视之为妖人,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在他看来,这不是由于他的出身,也不是由于他能够救治人命的符水。而是这场起义虽然名义上是要拯救乱世,可是实际上却把天下推向了大乱。
【至于失败的原因,这就有很多了。首先起义的人数虽然多,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流民,组织非常松散而且缺乏纪律,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老弱妇孺,非常缺乏战斗力。】
【另外,为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汉灵帝设置了州牧,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央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有点像后世的节度使,州牧拥有军政大权,而这些流民被组织起来,给他们分配了活干,自然也就没有人闹起义了。不过,州牧的形成,弊端在于它反而加强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李世民忽然沉思,节度使吗?这原本是承袭了自从北周以来到隋朝的旧制,主要是在地方屯田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