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尚书省,户部。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纸照在桌案上,一盒桃酥正摆在那儿,显得甚是可口。
元载伸出手,拾起一枚,放入口中嚼着,闭上眼,品味着那入口即化的味道。至于边上的硬梆梆的胡饼,他还一口未咬。
他并非贪吃,而是如今长安城正是缺粮之时,食物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彰显权力。就这一小盒桃酥,恐花费一万贯都买不到,而他却能得旁人孝敬,这便是权。
一直以来,元载都是左右逢源的,与杨国忠、薛白的关系时疏时近,从没有撕破脸过。上次李琮宫变,他暗中配合,算是最早一批支持李琮的官员,如今已官任度支郎中,打点长安城内的钱粮。
他极擅长做这些,志在宰执整个天下,区区长安一隅的事务,自然轻而易举便能将公务处置得十分妥贴。奇怪的是,薛白对他每有防备之意,审查上从不放松。元载心中不满的同时,却也不屑地认为若自己真想贪墨,又有谁能看出来?
“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元载若无其事地拿起一叠公文,随手盖在那盒桃酥上,道:“进来。”
一个青袍官员走进来,道:“元郎中,这是你要的兵粮册。”
“放着吧。”元载淡淡应道。
那青袍官员正要转身出去,腹中忽传来“咕”的一声响,元载这才抬起头扫了他一眼,道:“看着面生,是刚到户部的?”
“回元郎中话,是。”
元载心想,薛白前几日才因纳粮而往户部调了一批官员,此人该是薛白的人了。被自己问话,却不主动报名字,也不知是木讷还是不想引起注意。
“叫什么名字?”
“下官叶平,江南西道饶州人。”
“叶平?”元载想了想,喃喃道:“我似听过你的名字,‘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忆念千张纸,心藏万卷书’,此诗可是你写的?”
“元郎中竟知晓?”
“果然,《天宝文萃》第一期,王昌龄亲自选的你的诗。”元载笑道,“没说错吧。”
叶平肚子里又是咕噜了一声,有些赧然,应道:“下官微末之才,有此际遇,惭愧。”
元载拿起桌上的胡饼,递了过去。叶平一愣,抬眼,只见这位权重一时的度支郎中神色亲切,极富上位者的魅力。
“吃吧,我的配额比你多些。坐下吃,喝口水……你既有这般际遇,想必很受薛郎重用吧?”
叶平小心坐下,咬着胡饼咽了两口,应道:“这些年,因民报、文报,脱颖而出的寒庶学子不计其数,我何德何能?”
元载心中不信,问道:“见过薛郎吗?”
叶平眼睛不由一亮,应道:“见过,最初是薛郎被贬谪时,随常衮去城外送行。后来有了寒门诗社,杜甫也带他来了几次,如今在城头上更是能常常见到他。”
元载只想打听薛白是否安插了新人来盯着他,如闲聊般问道:“寒门诗社?”
叶平道:“是我们这些出身寒庶的人结的社,每月都有文会,还有我们的报纸、学堂。”
元载听了,有些疑惑道:“怎未邀我入社?且不说我亦出身寒门,当年竹纸方兴,我正在杨銛门下,刊印经史典籍。”
“当有邀过元郎中,想必是登门时恰巧元郎中不在,门房不让我们进去……”
说话间,外面忽有了嘈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