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骁告诉这些当兵的,本王护得了你们一时,护不了你们一世,若是不想在马千手下受气,就带着家眷随本王下山,到龙潭寨里逍遥快活去。
这些敢闹事的陇西兵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军的刺头,平时不服管教,但打仗的时候冲锋在前,战斗力很强,世间最痛快的莫过于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况新去处就在山下,条件待遇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大兵们轰然叫好,这就要收拾东西随龙王下山。
刘骁对张珏说:“这些兵就当裁撤了吧,日后你与马千也好相处。”
张珏无话可说,只能同意,不得不说,白龙王的提议是最妥当的处置方式,这些兵和马家父子结了仇,日后闹出事来,又是自己夹在间难做。
刘骁又想起两个人来,吩咐去寻王四郎的家眷,一并带回龙潭寨安置。
三十名陇西兵各自回去,有家眷的带家眷,没家眷的拿行李,一个个喜气洋洋,他们算是因祸得福,能到龙潭寨去享福了,惹得旁人羡慕无比,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大批与此事无关的百姓强烈要求投奔龙潭寨。
这座江边要塞汇聚了来自川西川北陕西等人的难民,他们住在城里生活无着,勉强糊口,现在龙王爷愿意接纳民众,自然蜂拥而至。
很多军士兵也想投效,无奈军法森严,私自离队会当成逃兵处置,才没来凑这个热闹。
很快白龙王面前就聚拢了一片人,挤在前面的以青壮妇女和半大小子为主,这都是极好的劳动者,妇女在种田织布方面不比男丁差,而且都是育龄妇女,以目前的生育率来说,三年两个娃不成问题。半大小子们就更好了,训练几年就是优秀的士兵,从小培训的还能保证忠诚度。
刘骁正要发话,让这些人全部卷铺盖跟自己回寨子,胡懋林凑上来献计:“主公慎重,不能尽收啊。”
对聪明人说话,点到为止,刘骁立刻明白胡懋林的意思,他若是收下这些明显是军队家属的妇女少年,等于对钓鱼城釜底抽薪,不但和马千的关系崩了,也会引起张珏的忌惮,再说了,都收下自己也养不起啊,这么多张嘴吃的粮食,不都得自己一包包的扛过来啊。
这时候是显示自己高风亮节的最佳时刻,刘骁对胡懋林耳语几句,胡军师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站出来替白龙王发话说,龙潭寨太小,容不下许多人,龙王开恩,只收两种人,一是残疾士卒,而是无人赡养的花甲以上老人以及十岁以下幼童。
说白了,就是不和钓鱼城官方争夺人力资源,只要老弱病残。
这些弱势群体本来是自生自灭的,现在突然走了大运,一个个感动的涕泪横流,跪地磕头,口称大慈大悲白龙菩萨。
“怎么就菩萨了,明明不是一个系统的。”刘骁嘀咕道,但心里乐开了花,这一波操作他自我评价满分,骚得很。
钓鱼城闹哄哄一夜未眠,最终跟随白龙王下山的有浩浩荡荡四百余人之多。
回到寨子里盘点,这一波共吸纳断臂残腿瞎眼老兵二百五十二人,花甲以上老者十七人,其余一百人皆是男女幼童。
即便是这些“没用”的人,也都能生活自理,战争年代条件艰苦,优胜劣汰,残酷的自然法则将所有体弱的,柔弱的人都淘汰掉了,每个人想活下来,都只能靠自己。
二百五十二名伤兵,都是百战老兵,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在寨墙上施放弓箭还是可以的,情急之下也能充当战斗力。
十七名老者,每个都掌握着海量的智慧和经验。
一百名幼童,一个个懂事的吓人,这些孩子全是孤儿加乞儿,平日里仰人鼻息活着,察言观色那叫一个灵活利落。
这些人都被安置在龙潭村里居住,所谓龙潭寨和龙潭村,总体上是一个大概念,龙潭寨是打仗时临时建造的木墙寨子,主要作用是遮护龙潭,后来稍微扩大,将白龙庙也包了进去,总体上就是一个带院墙的地主大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