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皇明圣孙无防盗 > 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3页)

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3页)

培养朱雄英在军队里的威望,当然是朱元璋要做的事情,不过朱元璋还是觉得,这次战争从时间上来看对于朱雄英来讲有些早,并不必操之过急,而且安南那里,终究是地处偏远。

当然了,要说战场上有什么危险,那肯定也没有,因为以朱雄英的身份,朱元璋也不会让他去做冲锋陷阵的事情,明军在南疆的兵力越聚越多,西路军从云南出发是三万人,杨文带领的两万四川兵则是进入了云南,帮忙弹压云南地方,而东路军的兵力则更加充足,地方镇守压力更小的广西都指挥使司共出兵五万,由韩观统领,而从贵州抽兵过来的顾成,则带了两万多贵州兵。

广东都指挥使司来的兵不多,只有不到一万人,因为他们本来就没多少野战兵力,而且平常境内比较太平,训练和实战经验都很差,不过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上去打仗,而是协助弹压广西地方土司,以及维持补给线的正常运转,湖广都指挥使司派来的一万多兵马,也是跟广东兵一起干后勤的活计。

所以,算上第二批次的部队,西路军是云南兵加四川兵共五万人,算上辅兵和民夫,则有八万人之众,但前线作战的士兵则是三万云南兵,后面的都是帮忙维持补给线和弹压地方的;东路军则是总数为七万多人的广西兵、贵州兵出境作战,两万多人的广东兵和湖广兵帮忙维持地方,东路军算上转运的辅兵和民夫,则共有十五万人之众。

而京城周围的明军,则是作为第三批次的部队,如果前方战事不顺利,再走海路南下参战。

之所以不一股脑地把所有兵力都堆到前线,主要也是因为后勤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而且道路也不允许这么多兵马拥挤在一起,还是受到了地形的限制的。

总之,为了征安南,除了浙江和福建,南方的明军基本上都调动了,东西两路军所有人加一起共有二十三万人,上前线的战兵则是西路军三万人,东路军七万人共十万人。

这种规模的出兵,打安南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毕竟能够出境作战的明军,肯定都不是二线守备部队,都是能够进行野战的精锐机动部队,质量上是完全碾压安南军的。

所以说,在这么多大军的包围下,朱雄英去参战,也轮不到他上战场,只要稍微小心点,敌人也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性命的远程手段,就是去体验一下战场氛围,顺便刷刷战功资历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当个参谋的角色,帮忙统筹一下后勤,干点杂活。

但既然朱元璋没答应,朱雄英闻言,心中虽然有些失望,可更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事的期待,其实就算不能参战,但是亲手改变了历史线,促成了征安南的提前到来,也是很有一番成就感的。

云南和广西两路明军,都需要各攻克三道关卡才能进抵富良江防线,由于攻城器械准备充足,随军携带了上百架回回炮,所以前头的关隘,显然是挡不住明军的。

因为火炮产能的限制,现在兵器局和兵仗局出产的火炮,还是优先供应京城的上十二卫,以及北疆边军的,对于南疆的边军而言,他们能够分配到的火炮,数量就比较少了,因此大多数用的还是比较老旧的火炮,而这些老旧的火炮普遍较重挪动不便,尤其是交战的地方都是山区,所以攻城器械的主力,还是蒙古人最喜欢的回回炮。

回回炮又称为西域炮、巨石炮或襄阳炮,但虽然叫做“炮”却不是火炮,“炮”通“砲”,这其实是一种砲车,也就是投石机,作为投石机的巅峰之作,杠杆配重式投石机这种武器充满了数学之美,是效力于蒙古人的阿拉伯数学家设计出来的,改良的蓝本是在宋金夏时代的人力拉绳砲车,其射程和威力远超传统的抛石机,并且在抛竿等位置标准刻度、标尺的设计,使得炮手无需全凭经验,而是可以利用这些器具辅助瞄准,射击的精度同样大为提高。

这种武器在襄樊攻城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回炮能够把重达三百斤的大石头给抛射出五百步的距离,而襄樊两城的加固是按照以前砲车的射程和威力的标准来设计的,因此回回炮的射程远远超过了襄樊两城护城河与壕沟的宽度,使得元军能够有效地消耗宋军,通过围困破解了南宋防线里最重要的战略要点。

不过前线的明军,在又攻克了一道关卡后,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了阻力。

东线明军,鸡鸣关前。

上百架回回炮正在昼夜不停地轰击着鸡鸣关的关墙,回回炮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投石机有了显著的改进,它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配重式设计,取消了抛竿尾部的拽绳通过在抛竿前端设计一个扣发装置用于固定竿体并在尾部悬垂重物,使用时打开扣发装置重物快速下坠旋即另一端翘起,盛放的石弹抛射出去。

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人力消耗,还能减少炮阵布置的空间,增加投射密度,所以上百架回回炮才能以密集的阵型排列在一起。

当然了,也是欺负安南守军没什么远程投射的能力,要是对方也有同样数量的砲车,那明军这么密集的摆放砲车,肯定要被人砸个稀巴烂了。

不过即便如此,鸡鸣关也不好攻克,毕竟这可是鼎鼎大名的“镇南关”,就算是法军带着火炮来,都不好打。

之所以鸡鸣关被称为雄关,其实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此关的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作为安南国边境的最高险关,它的地形实在是太过特殊,两侧因为依靠山脉而建,所以形成了类似长城的连绵城墙与烽火台,可谓是警哨遍布,根本不可能通过绕后迂回、侧翼包抄等手段攻克。

鸡翎关的关墙由厚重青石砌成,墙体算到两侧山脉,长达四百步,关前修筑有完整的拒马和鹿角、木桩等防御工事,关墙前还有一条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前面则是宽约三丈、深约五丈的护城壕,沟内堆满了削尖了的木刺。

总之,想要绕路取巧是肯定不可能的,对付这种南疆雄关,只能硬攻。

但回回炮抛射的三百斤石块,对这种极为厚重的关墙,造成的杀伤力是很有限的,而安南军在这道关卡,又囤积了五万军队和无数物资,在有限的战场宽度下,基本上可以无限补充人员,无限地消耗下去。

对于东路军来讲,只要攻克鸡翎关,就会彻底占据战略主动,凭借着这道雄关,进可攻退可守,安南守军只能退守绵长的富良江防线被动挨打。

问题就是,这块硬骨头,确实不好啃。

回回炮发射的石块虽然声势吓人,撞击关墙的瞬间,就会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伴随着碎石飞溅,女墙箭垛在巨大的冲击力下颤抖着,一些薄弱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几道裂痕,守城的安南士兵在巨石的不断轰击下,只能龟缩在城墙之后,但棘手的地方在于,关墙是轰不烂的,而且明军一旦抵达了关墙前面,回回炮就必须延伸射击,否则会误伤友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