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祖皇帝也没想到,后世皇帝这么不靠谱。
建文帝上位就削藩,太宗皇帝又开始靖难,把国家差点打崩盘,大明的繁荣非但没有延续,反而短暂的中断了。
整个永乐朝,一直都在对外征战中。
北方设奴儿干都司,拿下贵州几个府,又拿下安南,郑和下西洋,战绩太多了。
可给大明带来的是什么,百姓困苦,生不如死。
若非仁宗皇帝在中枢极力支撑朝政,恐怕永乐朝的战争就支撑不住了,大明也是二世而亡。
可是,仁宗所谓的支撑,不也是从民间索取嘛。
等于说,从民间借债,后世来还。
所谓的仁宣之治,哪有书上写的那么好。
为什么宣宗皇帝不再征伐了,以宣宗之能,完全能再收安南,因为没钱了,因为没实际价值呀。
在没有耐寒种子之前,整个辽东都没用,就别说整个东北了。
没有玉米、地瓜、土豆之前,整个北方都想遗弃。
红河大平原没形成之前,安南就是一块彻头彻尾的烂地。
就别说朝鲜了,谁要谁倒霉。
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这些地方都没用啊,打仗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因为大明收赋税是从百姓头上收的,收的是农业税。
种地的一年到头能赚几个钱?
还得剥削他们。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在开海,一直在下西洋,正因为有西洋的钱,朝廷才度过了永乐朝不停征战的困境。
宣宗皇帝一直在还永乐朝的欠债,到了正统朝才基本还清。
可是,宣宗皇帝忽然就死了。
年仅七岁的正统帝登基了,然后下西洋就停止了。
就是因为,张太皇太后秉政,所谓明朝最贤名的三位阁老,三杨执政。
他们疯狂窃取皇权,停止下西洋,断了皇家的财源。
可西洋没人下了吗?
不,变成了士绅集团疯狂下。
朝廷一说开海,倭寇就疯狂扣边,整个明朝东南沿海就没消停一天。
为什么清朝就消停了?
因为清朝把江南士绅杀绝了,所以消停了。
这是太宗皇帝的锅。
他得位不正,和士绅做的利益交换,也就形成了士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