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正色道:“娘,方才您与乳娘说的话,我都听到啦……”
与后世所有家长一样,程氏只是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这些琐事你不必操心,只需要好好念书就行了。”
这等话,苏辙难以苟同。
他握着程氏的手,认真道:“娘,您这话说的不对,我是家中的一份子,家中日子过的艰难,我哪里能安心念书?”
“娘,从前六哥教过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您变卖嫁妆并非长久之计,这嫁妆总有卖完的一日,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二伯如今虽升官了,但他初到阆州,花银子的地方多的很,每年手中余钱也没多少,送回家的银子也不会太多。”
“马上大哥,二哥他们
要参加科举了,六哥进了天庆观念书,五姐姐与八姐姐也越来越大……咱们节流的同时,为何不想着开源?”
程氏知道这孩子向来鬼主意多,只笑道:“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谈何简单?”
虽说宋朝民风开放,做生意的小娘子不计其数,但像苏家这等大家族却鲜有女子做生意的。
再说了,做生意需要本钱,更是有风险,以苏家如今境况,若是亏损,无异于雪上加霜。
苏辙提醒程氏道:“不是有二舅母送给我的那个金钳镯吗?”
“您将镯子拿去当了,当本钱!”
程氏觉得他童言童语很有意思,笑着问道:“好,这下本钱有了,可做什么生意了?”
苏辙缓缓道:“您绣工极好,画的花样子也好看,为什么不开一间纱縠行?”
程氏嘴角的笑容顿时滞住了。
程家当年就是以丝绸,纱布制品发家,如今更是眉州乃至四川赫赫有名的丝织品大户。
遥想当年程老太爷在世时,最疼爱的就是幺女程氏,时常将她驮在肩上去纱縠行转悠,耳濡目染之下,纱縠行种种,程氏比两位兄长更为清楚。
苏辙看向程氏,道:“娘,我知道您在想些什么,您肯定在想若是咱们苏家开了纱縠行,肯定会影响程家纱縠行的生意。”
“可咱们一没偷二没抢,光明正大做生意,又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是长了眼睛的,哪家的布好自然去哪家买。”
程氏面上的笑容有些勉强,只轻声道:“咱们八郎真是聪明。”
“不过赁铺子做生意一事非同小可,得从长计议。”
等着陪儿子说了会话,她这才回去。
一路上,她满脑子想的都是苏辙方才的话,若真的开纱縠行,她觉得是稳赚不赔之事。
只是,这纱縠行一开,以后与程家是再无重修旧好的可能。
程氏心里乱极了。
就算两个哥哥对她不好,但程家还是有她的母亲在的,程老太君对她远比不上程浚与程濬,但到底也是她的亲娘!
程氏是满腹心思回去。
她刚回去就见到苏洵坐在桌边等着她,只不解道:“……这时候你不是应该在书房看书吗?怎么回来了?”
苏洵指了指桌上一筷子都未动的炙羊肉,含笑道:“我自然是有要紧事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