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欧阳修自荐想当副审之一,可梁适却说他与苏轼之间关系不同寻常,难免会包庇苏轼。
他们正争的不相上下时,司马光举荐了一个人——范镇。
这人一向公正严明,连官家的面子都不卖,难道还会卖别人的面子?
直至今日,范镇还偶尔在官家跟前念叨着子嗣一事。
官家当即就答应下来。
若能给范
镇找些事情做,想必范镇来见他的次数就能少多了。
苏辙依旧毫无动静。
倒是官家有几分坐不住了。
这一日宣苏辙进宫。
在官家看到苏辙时,却是微微愣了一愣,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苏辙就消瘦了不少。
官家只道:“……想必你也是为你兄长担心的吧?”
“这是自然。”苏辙微微一笑,面上却是神情淡然:“微臣从小与六哥一起长大,第一次分别就是在六哥去凤翔府为官。”
“说句不怕官家笑话的话,当初微臣与六哥分别之后,是食不能咽夜不能寐,总觉得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他微微叹了口气,道:“前不久,欧阳大人问微臣,若最后真不能还六哥清白,六哥若落得斩首示众的下场,微臣该如何做?”
“当时微臣听闻这话是久久不能回答,回去之后是想了又想,若六哥活不下去,那以后的微臣怕也高兴不起来了。”
“对于微臣来说,六哥不仅仅是兄长这么简单。”
“更是微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这话说的官家有些晃神。
更有几分震撼。
他也是有兄弟手足的,小时候也是一起玩闹长大,但这等情谊比起皇位来却是不值一提。
官家道:“朕听欧阳大人说起过,说你笃定你兄长是被冤枉的,你可有证据?”
苏辙点了点头:“微臣自然是有的。”
“人的字迹虽难以临摹,但若是只有几个字,却并不能看出端倪,更何况还是写在木材上,更难辨真假。”
“微臣手上有与兄长的书信来往,足足有两百多封。”
“其中不乏有兄长对于官家的评价,若是官家想看,微臣稍后会命人送进宫来。”
将近两百多封的信?
官家惊呆了。
他认真算了算,苏轼前去凤翔府当差也不过两年的时间,七百日左右而已,敢情他们兄弟之间平均每二日就写一封信?
写信也就算了,苏辙还将苏轼给他写的每一封信都完好保存着?
别说他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