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始终落在嬴成蟜身上的嬴政也不由得提起了几分精神,脸上的笑容也更温和了几分:“无须多礼。”
“既已通过分科举士,便可称臣。”
“坐。”
萧何没有特立独行,乖顺的拱手再礼,朗声而呼:“臣,谢大王!”
待萧何坐稳,嬴政方才发问:“寡人观爱卿于策论卷上谏寡人,当簿境内籍以明民力。”
“然我大秦早已为所有子民簿籍,便是新附之地的子民也会迅速簿籍。”
“爱卿又何出此谏?”
萧何毫不犹豫的回答:“据臣观察,大王有意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同时大王也有意削弱地方百姓豪强的权柄,将民力尽可能的攫于朝廷手中。”
“大王对此定然早有良策、于高处统筹全局。”
“臣便着眼于尘埃,意欲从微末之处择机助大王。”
“臣以为,簿籍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嬴政没有肯定却也没有否定,只是给予鼓励的笑容:“继续。”
萧何心神一定,继续开口:
“当今大秦虽已在簿籍,却是由黔首依律主动往官府登记。”
“再由各地衙署上禀仓(粮仓)、口(金库)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食客)之数,利民(商贾)之数,马、牛、刍藁(草料禾杆)之数。”
嬴政略略颔首:“这便是商君所言的强国十三数。”
“商君曾言: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寡人必不敢忘也。”
户籍制度不是大秦独有的,而是从商朝就已开始执行的制度。
但大秦的户籍制度却是天下各国执行最完备、统计最详细的!
然而萧何却认真的说:“不知国十三数,国愈弱至削。”
“若欲强国,却不止当知十三数!”
“大王知大秦今岁有多少名少壮,大王却不知大秦明岁有多少名少壮,大王更不知大秦今岁、明岁有多少名十四岁以上的少壮!”
“大王知各地钱库、粮仓内的钱粮有几何,却不知大秦每户黔首的钱粮有几何。”
“大王知国十三数,却不知国之百数也!”
“且簿籍乃是令黔首自行往官府上报,若黔首不报、官府藏匿,朝廷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