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大明崛起之征战万界 > 第142章 人心惶惶(第1页)

第142章 人心惶惶(第1页)

安排好一切,所有人离开武英殿后,朱允炆并没有闲着,他开始筹划未来的布局。

机构需要改革,封建社会的固有思维也需要进步,经济结构要转变,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前路漫漫。

整个下午,不断地有人进宫见朱允炆,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肩膀上承担的是整个国家,如果不改变,朱允炆迟早要被累死。

右都御史茅大芳的任务是统计今日叛乱者的名单,半个时辰后,茅大芳再次返回,带来了内城叛乱的名单。

朱允炆拿着名单一看,好多都是熟悉的人,徐增寿,茹瑺,蹇义,刘俊,古朴,他们几个人的官职最大,还有几个不熟悉的人,有兵部右侍郎刘季篪(chi),大理寺少卿薛岩,吏部郎中方宾,国子助教王达,邹缉,翰林学士董伦,翰林修撰胡靖等等。

朱允炆看着这份名单,眉头紧皱,这名单和朱允炆想象中的有些不同,杨荣,杨溥,吴溥,黄淮,金幼孜,解缙,胡濙,胡俨,夏原吉,杨士奇这些朱允炆知道京师城破后依附朱棣的人,怎么一个没在名单上呢?

朱允炆有些想不通,看了许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名单上的人,位高权重,年龄偏大,不在名单上的这些人,年龄都小,且大都是最近两年才考取功名,官职都也不大。

可也有例外,论年龄,解缙的年龄可不小了,论官职,夏原吉是户部右侍郎,官职也不小。

想不通,这些人没有参与内城叛乱,一时间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也不能无缘无故把这些人定罪,虽然定他们罪只是朱允炆一句话的事情。

历史的车轮在朱允炆的强势介入下,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许,有些人的思想也在朱允炆介入的蝴蝶效应下,也发生了变化。

其实朱允炆不知道,这些没在名单上的人,不是他们不想参与叛乱,而是没机会参加,组织内城叛乱的茹瑺,蹇义,刘俊等人,根本看不上这些刚入职的小官,还怕燕王进京后,抢了他们的风头和功劳。

而夏原吉作为不在这个名单上官职最大的人,他没参与叛乱的原因则是因为,夏原吉为人正直,官声很好,却与有些人格格不入,像茹瑺蹇义,平日里与夏原吉交往甚少。

夏原吉其实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评价一个人务实,是中性的评价,可以是褒奖,也可以是贬低。

“小东子”

“奴婢在”

“传旨,那些被禁足的官员,明日参加早朝”

“遵旨”

朱允炆拿着名单,脑子却在不停地运转,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记载,这些人当中,翰林院人数众多,这也说明,翰林院问题很大。

翰林院作为辅助皇帝的秘书机构,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甚至参与辅助皇帝定决策,是皇帝的重要参谋和助手,也是皇帝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门,为什么这么多人思想都有问题呢?

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才华在翰林院被埋没了吗?可杨荣,杨溥,金幼孜,胡濙等人,他们才入职两年,难道才入职两年就想位极人臣?

历练不够,也是体制有漏洞,翰林院必须要改革。

除了翰林院,就是兵部,兵部尚书茹瑺,兵部左侍郎,右侍郎,统统与朱棣有牵连,兵部的问题,甚至比翰林院还大。

改革,必须要改革。

这些不在名单上的人,其实今后该怎么对待他们,朱允炆还是挺矛盾的,这里的人,不乏永乐年间的名臣,如夏原吉,解缙,鼎鼎大名的永乐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弃用他们对国家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可是让朱允炆想跨过这些人曾背叛过他这道坎,朱允炆一时还做不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