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和韩王但凡有点脾气,都不可能答应。
老子在中原过的好好的,你把我们迁到数千里之外,还要我们感激你?
去你的吧!
老子做梦都想把你弄死。
先祖筚路蓝缕确实值得敬佩,但谁有好日子不过,天天想着受罪啊!
赵国大臣接受,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封地,这时候赵国给他们一块封地,哪怕这块封地不是那么好,需要数代人的开发才能变得繁荣,他们也会非常高兴。
毕竟那可是封地啊!
但魏王和韩王是什么人?
他们可是中原王国的国君啊,让他们放弃眼前的繁华,跑到穷乡僻壤去?
是,兢兢业业发展个两三代,确实能够再造王国根基。
但老子现在就是王国好吧,为什么要再去兢兢业业发展个两三代?
在赵国君臣看来,他们已经很仁慈了,即便魏无忌、韩非也没有说什么,反而很感激赵括的胸怀和仁义,毕竟几百年来,亡国之君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魏国和韩国不仅能够延续国祚,还能获得一块封地,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是在魏王和韩王看来,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这也是双方的矛盾点。
不经历真真正正的失败,魏王和韩王并不觉得自己一定会输,是不可能放弃抵抗的。
但只要魏王和韩王与赵国反目成仇,拼死一战,赵括就不会再保留他们的国祚。
魏王和韩王对于赵国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赵国保留他们的国祚只是给本国大臣一个面子,外加一份仁慈。
仅此而已。
至于齐王,他是个奇葩,早就躺平了……
韩王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早知……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魏王的,非要联合起来攻打赵国。
现在好了,封地没了,国祚没了,王位也没了!
哪怕是蛮荒之地,哪怕需要经过数代人的开垦,哪怕要筚路蓝缕,也比现在强啊!
九泉之下,寡人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赵括进入大殿,走到韩王的王位上坐下,韩国大臣识趣的将户籍、赋税、收支、各地府库、舆图、官吏名单等等交给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