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淡淡一笑道:“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而且你鼎立帮助魏云飞,此等义举,更是难能可贵。国家动荡之际,能有你这样的忠臣保护国家人才,是我大汉之福!
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我决定明日朝堂之上借着孔融这事向陛下提出,兴学之策,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及将校子弟为郎、舍人者,皆可诣博士受业。能通一经以上,由太常分等授官。这样,不仅能培养更多的人才,还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说着曹操便挥了挥手,便见曹丕捧着一卷竹简快步来到荀彧面前。
荀彧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内容,不由得连连赞同:“明公此策,真乃高瞻远瞩!兴学育才此举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实乃大有益处!”
曹操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文若,所以我更需要魏武这样的人才。魏武虽出身卑微,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崭露头角,被朝廷所重用。他的经历,就是天下寒门庶民的榜样。让天下百姓知道,即使出身卑微,只要有能力,也有机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这样,不仅能激励更多的人努力向上,还能打破门第之见,让国家拥有更多的人才!再者,我也希望魏武的崛起,也能给那些老臣一些警醒。让他们知道,时代在变不能一直抱着旧有的观念和利益不放。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老贵族一样,如果不懂得与时俱进,分享政治利益,最终只会被淘汰。我希望他们能够从魏武的身上看到这一点,不要总是抱着锅吃饭不让别人盛,否则撑死的只有自己。”
荀彧听闻曹操的这番话,不由抚须而笑道:“明公所言甚是!在下有一点好奇,就是明公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魏武和天下寒门庶民这事的?”
曹操缓缓闭上眼,沉思片刻后答道:“或许是他带兵来许都的时候吧!好了!文若明日朝堂之上,如果这孔融不上表奏章,那么就请你来替他上表此事!免得这孔融以后再拿此事说事!”
荀彧行礼道:“诺!”
……
于是第二日朝堂之上,刘协先听曹操阐述战况,然后对曹操一通称赞,之后继续听其他官员上书。在此期间曹操和荀彧则静静等待孔融上表。
但朝会即将结束,孔融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
这时刘协看向众官员缓缓问道:“诸位可还有奏表?”
话音刚落,便见荀彧快步而出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刘协抬手道:“尚书令请讲!”
荀彧深行一礼:“陛下,孔少府曾向尚书台递交奏表,说要弹劾度辽将军魏武未经州刺史同意私自迁民,目无朝廷法纪之事!”
刘协闻言眉头微皱有些诧异地看向孔融,问道:“孔少府,可有此事?”
孔融脸上闪过一抹为难之色,眉宇间透露出几分不情愿。他微微欠身,拱手回道:“启禀陛下,确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