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心领神会,但不出一刻,他便汗流不止,腰酸背痛。
“老伯,这一直弯着腰,您受得了吗?”
“受不了那行啊?不把这地伺候好了来年吃啥?”
“如今算好的了,这是咱陛下的皇庄子嘞,陛下不仅给我们这些灾民一条生路,还弄出了新的农具,比以往啊,省力多了!”
“是啊!咱现在的陛下,真是个好陛下。”
“听说前阵子还杀了许多阉狗!这些地就是从阉狗手里夺回来的!”
……
老伯说罢,地中的汉子们对刘辩的夸奖此起彼伏,让他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
而一旁的唐瑁,看着刘辩的身影,立刻拉住了张常侍的手,“快传史官。”
“蔡大人!陛下此举可入曲辕犁的表文之中,请蔡大人动笔,在下愿为蔡大人磨墨!”
袁滂闻言立刻拉着蔡邕说道。
“是也!古今天子,除了三皇五帝外,也就高祖光武曾下地,与民同乐了。”
蔡邕说罢,立刻动了起来,小太监们伺候着搭起了书桌,袁滂真的在一旁伺候起了笔墨绢帛。
“哎,娃儿,你身后跟的那几个咋不来帮忙嘞?”
老伯看着和刘辩一同来的几个老头,问道。
“他们都是富家翁,听说了曲辕犁的事情,都是来学习的。”
“那可不好,啥好东西到了有钱人手里都变了意思了!不能叫他们学了去!”
老伯闻言立刻直起腰板,抄起农具就想冲过去打架。
还好刘辩眼疾手快,将他拦了下来。“老伯,曲辕犁是皇帝让工匠做的,他们学去了也不敢藏私的。”
“哎呀,娃儿说得对啊,老头子倒是糊涂了。”
“老李头,我早跟你说了这天好变吧!”
一旁的年轻人端着水桶走了过来。
“哦?变天何以见得?”
刘辩乃是天子,自然对这类问题颇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