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郎被夸得俊脸微红,期待地道,“敢问殿下,是什么好事儿?”
张祯也不卖关子,笑道,“课农司培育了丰产的麦种,明年将向各州推广,但今年,我让大家先种一轮。”
白四郎迟疑道,“不是稻种么?”
去年关中大丰收,而亩产最高的,非皇庄稻谷莫属,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二十斤!
要知道,他们家足足地施了肥料,也才达到二百四十斤!
那肥料就是按照她的肥料方子制成的,施肥时,也请了课农司属吏上门指导。
却远远没有皇庄的收成好。
虽然没施这几种肥料前,各家稻谷亩产最多一百三十斤,二百四十斤已经超出了大家的预料,但谁不想收得更多呢?
不敢质问长公主,跑去问她兄长张五郎。
张五郎淡定地说,收成不同,是因为稻种不同,并非肥料方子有问题。
他的话可信度很高。
关中世族都知道,长公主殿下心机深沉、手段很多,但她的兄长张五郎是位赤诚君子。
从那时起,大家就惦记上了皇庄的稻种。
张祯反问,“你家没去皇庄换稻?”
白四郎:“。。。。。。换了,但不够。”
就三千多斤,只够种五、六百亩。
张祯:“知足罢,外地的望族,想换都没门路。”
徐州二号很争气,植株低矮,硕果累累。
三十顷稻谷,收了约九十六万斤。
小麦的亩产没太大变化,前年是二百六十五斤,去年是二百六十七斤,三顷收了八万多斤。
扣除皇庄口粮、丰产一斤多留一两的奖励,以及给小皇帝和大将军府的进供,稻谷约还有六十五万斤,全留着做种子。
皇庄预留两万斤,别的都换给关中世族,以及辽东原乌桓三郡的百姓。
不向全国推广,是为了降低风险。
虽然她和泛先都判断徐州二号稳了,徐州三号应该能正常开花结果,可万一呢?
为稳妥起见,还是先局部推广为妙。
并且控制着数量,限额换种。
对于辽东原乌桓三郡,也提供了别的优良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