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抽时间又带大暑去了县城的两家私塾,最后大暑选了离家近的苏秀才处。
九月十九那天,姜榆给他买了要用的书,并亲手给他缝了个书包,启蒙班暂时不用买笔墨纸砚,所以比预算又少花了些钱。
九月二十这天,全家齐上阵,欢欢喜喜得送大暑去了学堂。
大暑则有些放不开,姜榆也没说太多,第一天吗,可以理解!
桌椅板凳是九月二十一送来的,比预期的要晚了一天。
成套的桌椅板凳一摆上,店铺顿时上了一个档次,和姜老汉一块来的林木匠,一个劲的夸姜榆画的图纸新颖,姜老汉乐的合不拢嘴。
姜老汉把姜榆拉到一边,递给了她一张户籍册,“这是里正昨儿给我的,你可放好了!”
姜榆拿着自己新的身份证明,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购置桌椅板凳,采买各种物件,花了姜榆十九两银子,现在姜榆手上能支配的银子不足二两。
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呀!
姜老汉说郭氏让庙里的和尚帮着算过,九月二十二和九月二十六是黄道吉日宜开市。
姜榆多一天也等不及,多等一天对她来说就是折磨。
于是决定九月二十二正式开业!
姜老汉知道后决定不走了,不看着点,他心里不踏实。
这几天她们几个在店里进进出出的,这条街上的人早就好奇不已。。。。。。
九月二十二,姜榆莫名其妙来到这异世的第十四天,她的第一间铺子开业——
除了姜老汉,姜榆,姜梧和大年都穿上了同色系的衣服。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
鞭炮响起,姜榆就挂上了她的‘榆记吃食铺’的招牌。
姜榆硬着头皮吆喝,“新铺开张第一天,全场八折。。。。。。”
铺子简单的设计了一下,里面比原来看着敞亮多了,再配上独特的桌椅板凳,店里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面条劲道,卤子鲜美,由于这条街上外地人很多,姜榆就把价格,写在外面一块显眼的木牌上。
打卤面八文钱一碗,葱油拌面六文钱一碗,清汤面五文钱一碗。
姜榆本来还要准备水饺的,怕第一天慌乱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