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昨夜来的可不止袁康荣,还有银刀卫!银刀卫是新帝亲兵,没有他的命令,就是姚太傅也使唤不动。”
无非是新帝与姚太傅联手演的一出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好借苏家挣个明君的头衔。
恐怕朝堂上那些老狐狸都看得明明白白,配合着这对师生唱戏呢。
但底下的平民百姓可没有这样的政治嗅觉,等梁氏走出苏家大门,消息肯定就传开了。
保准不出一日,就能在京中大街小巷听见对这位“明君”的赞颂。
父母互相搭着腔说完,苏宜丹的心便又往下沉了沉。
她爹虽然平日没什么上进心,但毕竟为官二十年,这番话不无道理。
新帝与姚家情谊深厚,的确没道理为苏家出头,总不能他对苏家也有别样的
情意?
苏宜丹蹙着眉面色忧愁。
那么多选择偏偏利用到她家头上,不会真是冲她来的吧?
吃完饭,她带着脆桃出门,乘马车往城东的玉镜街去。
那边靠近宫城,隔壁便是达官贵人居住的上礼街,周边最为繁华,京城一半的大商行都开在那里。
一般往江州外祖家寄东西,若是轻便的信笺之类,随便找一队行商捎去就行,只需花费几十文。
可这棵百年老参市价能卖到十几两,普通商队她不放心,所以来玉镜街的大商行问一问。
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找个出京办事的官差捎带,一路快马走官道驿站,半天就能送到江州。
但京官外出办差可遇不可求,而且要么收费贵、要么欠人情,寻常不会找,也碰不到。
先走了三家商行,要么没有往江州方向去的商队、要么价格偏贵。
苏宜丹到最近的茶馆里歇脚,买了两碗豆蔻熟水润喉。
坐下时看到对街卖糖葫芦的,给了脆桃一个眼神,脆桃立即心领神会,搁下茶碗跑出去了。
北魏人有饭后饮茶的习惯,这个时辰茶馆里有不少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多是些文人散客。
等糖葫芦的间隙里,难免有几句议论声入耳——
“听说了吗,昨夜京兆府少尹擅闯官员府邸,今日早朝,新帝便降了他的品阶!还问责了姚太傅!”
“公私分明,不徇私包庇,咱这位新帝可是难得的贤明君主啊!”
“确实难得,有这样的君主,北魏百姓的日子也越发有盼头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出来的话竟与苏父先前的猜测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