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虽然子嗣众多,但从读书做官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曾国藩。
事实上,曾国藩的升官经历放眼大清建国以来两百年,那都是排得上号的。
别看曾国藩仅仅是一个非常勉强的,通过殿试才获得的二甲出身。
但曾国藩在三十八岁时,就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二品大员。
若是用现代华夏来做比方,曾国藩就是三十八岁的副省、部级官员!
绝大部分的官员别说是三十八岁当二品大员了,五十八岁能捞到一个四、五品的知府、知州,那嘴巴都要笑歪,直接都能载入族谱。
总有人觉得曾国藩前半生平平无奇仕途不畅,这完全就是扯淡。
即便仅仅看曾国藩至今的人生,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属于天才中的天才,当世有名的传奇人物。
曾国藩的弟弟们对此也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自己走“仕途正路”是肯定没办法摸到大哥的脚后跟。
曾国潢,考了个秀才,是靠曾国藩的门路“纳捐”了一个国子监生。
曾国华,连秀才都考不上,还是靠曾国藩的门路,直接进了县衙当一名吏员。
曾国荃也只考了个秀才,同样靠曾国藩的门路混了一个“举优贡”。
曾家的弟弟们,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走科举?那是想多了。
眼下出现了一个朝廷下旨练兵的机会,正是这些曾家弟弟们背靠大哥曾国藩,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最好机会!
面对着弟弟们的怂恿,曾国藩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曾国藩才摇了摇头,缓缓道:
“这个旨意,我不能接。”
面对着诸多弟弟的愕然,曾国藩淡淡地解释了一句。
“母亲去世,我本当守孝三年,如今不过三月。”
“若此时应朝廷之征召,那就是违背了华夏千百年来的孝道。”
“尔等无需多言。”
【曾国藩很快就上书咸丰皇帝,拒绝了这份征召他练兵的旨意。】
紫禁城,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