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一听,连忙说道:“这不可能!当初,联邦地产购入的成本价是1。6港币每股,不能以低于这个价格出售。”
他在联邦地产还拥有18%的股份,所以这也事关他的利益。
袁天凡很平静的说道:“当初地产回落,联邦地产却以1。6港币每股从张生你旗下的锦兴置业购入这10%的国际城市集团股权。一众小股东本身已经是怨声载道,所以1。6港币的价格,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价格,现在港灯也不可能给出这个价格。”
其余刚当选的董事,纷纷点头附和。
当初一开始,是张玉良的私人企业投资的国际城市集团,结果没想到1982年地产回落,前途危机初现时,张玉良已经没有信心。于是,他安排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联邦地产(出售两座大厦的资金),以每股1。6港币买入10%国际城市集团的股权。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国际城市根本不值1。6港币每股,所以此举搞得联邦地产的小股东怨声载道。马登当时也没有在乎,因为他还可以顺理其章成为国际城市集团的董事局主席。
如今,袁天凡作为会德丰集团总裁、置业信托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他需要做的是——将联邦地产和夏立文发展的资产尽快回笼之置业信托,这两家企业逐步成为‘空壳上市公司’。
而此举,也是林正杰示意下,将港灯拥有国际城市集团持股增至55%,彻底超过长实集团,然后掌控国际城市集团这个大肥肉。
张玉良顿时有些无地自容,很快也停止‘反抗’。
此时香港地产虽然回暖,但却没有明确的标志性事件(比如地王拍卖炽热),所以1。4港币的出价非常合理。
董事会,很快通过出售‘国际城市集团10%股权’的决定。
张玉良离开时,顿时有些狼狈,当年他将来两座中环大厦和其它物业,兑换成会德丰集团的股票。如今呢,他得到的仅仅是十几亿资产。
而联邦和国际大厦,巅峰时期的价值就高达二十多亿港币,简直是亏大了。
当然张玉良家族还在香港拥有很多物业,仅仅是在百德新街,就拥有半条街的物业,差不多是时装楼。在香港中环,亦还有两幢大厦。
但无论怎么说,张玉良得罪林正杰,将是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港灯的办公室里,林正杰也翻阅起港灯的财务资料。
去年港灯的盈利突破8亿港币,达到了8。8亿港币,正常性盈利的增幅,达到40%以上(1983年有一笔非经常性盈利2。5亿,实际利润只有6亿多)。
堪称奇迹!
(前世,港灯在1984年盈利为8。22亿,前一年盈利为6亿出头,增幅不到40%)
林正杰很快就明白,港灯较前世相比,业绩有两个突破:
第一,丰泽电器的业务多元化;
第二,数码通的成立。
当然,较前世港灯也有盈利少的地方,那就是国际城市集团目前才出售6幢住宅大厦,没有前世出售得多。这样一来,港灯自然也分的利润减少。
这样一来,丰泽电器这两年的发展,才是真正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
港灯的现金流,也已经达到20亿出头,,是一个十足的现金企业。
所以今年的分红,倒也可能会稍微多分一点点。
但考虑到港灯意图收购加拿大的赫斯基,所以也得拥有充足的现金流。
当然,接下来港灯的地产业务将迎来暴涨,电力业务的盈利也会暴涨,可谓十足的现金流企业。(前世港灯在1985年的利润突破15亿港币,增速可谓非常看,这一世增长自然更快)
港灯行政总裁布鲁加,来到林正杰的办公室,恭敬的说道:“林先生”
林正杰点点头,随即说道:“港灯需要安排购入联邦地产手中10%的国际城市集团股权,收购成功之后,我们要主导国际城市集团的经营,因为大股东已经变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