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男子都去习武是比较畸形的发展,但谁让大秦缺人呢,人不够就只能做个取舍了。
先用六国文官和大秦女官顶着,根据扶苏的经验,他们大秦的女官半点不比别人差,完全可以压制住那些有小心思的六国文官。
一个御史根本吵不过这么多将领,其他在大秦待久了的文官也早就习惯了这个画风,没人跑去自取其辱。
于是侍御史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将军们你来我往讨论一番,最后给出了他们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男丁都去参军,文官缺人就让女娃顶上。正好女娃细心,肯定能把文官的活都给干好。”
非常完美,逻辑通畅。
侍御史差点没被他们给气死。
将军们不太理解这家伙的脑回路,为什么非要打压女子。他们武将只看本事不看性别,女人怎么了?女人有本事他们照样钦佩。
嘁,文官就是矫情。
肯定是他们文官能力不行,担心被女人比下去,这才跳脚的。不像武将,全靠实力说话,有实打实的功绩摆在那里。
大秦初期的文武官员互撕还是比较少见的,秦王政看得直挑眉。
这种情况在国家平稳的时期出现的比较多,文官喜欢在那个时候跳出来打压武将,扶苏早就习以为常了。
侍御史嘴不过这么多人,最后憋了半天只憋出来一句:
“那也不需要那么多女官吧!”
六国在文武上就兼顾得很好,几乎看不到什么女官女将的影子。怎么到了秦国,就缺人缺到必须用女官的程度了?
扶
苏就等有人问这个呢。
他好整以暇地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叠好的纸,
展开和大家细细算了一笔账。
按照大秦郡县制的治国策略,
六国统一之后天底下足足有几十个郡和上千个县。
郡级别的官吏就不提了,光是县城,就得配备县令、县长、县丞、县尉之类的。有些职位如同县尉等,需要的还不止一人。
后头的乡间组织三老、有佚、啬夫、游徼,亭里的亭长,里中的里魁这些都不提了,光是县级的官吏就得要近万的数量。
如果大秦不提前准备好这么多基层官吏,难不成还和上辈子一样直接用本地人?六国没了,六国的官员还在原地任职是吧?
满朝文武被扶苏甩出来的数据砸得哑口无言。
这这这,原来需要这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