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守在城门外数每日进出人数、走街串巷预估每个区域住了多少人,大致估算城中人流量。
六国藏着掖着的户数,就这么被商队统计出来,送到了秦王政案前。
扶苏之前正头疼自己不记得六国的户数,如今难题迎刃而解,不得不感叹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它的本事。
治国不该只听一家之言。
有用的都弄来,每一家只取部分采纳,这样君王才不会反被百家钳制。
说回燕国。
燕丹没有搞清楚秦军的虚实,但这也不重要了。他只需要看到他想要的,然后做出他想做的就行。
在行动之前,燕丹倒也不是谁都没请教、什么准备都没做的。
他先详细打听了代地的情况。
据说武安君李牧至今没有下落,有人称其被秦国软禁了。此事不知真假,不过代地新建的赵国确实没有异动,仿佛投鼠忌器一样不敢和秦军交战。
这让燕丹心头更加惶恐,于是他去找了大臣商议该当如何。
燕丹认为:
“秦国恐怕真的抓住了李牧将军,否则人不会平白无故没了踪迹。()”
≈ldo;?[(()”
选择事秦,大家也没有怀疑。
因为李牧要是真的死了,秦国一定不吝于公布这件事,好打击代军的士气。
但秦国没有,说明人可能还活着。
只是软禁一代名将说出去不好听,也容易激起代地的反抗。所以秦国选择了密而不发,和代地维持表面和平。
燕丹觉得自己的逻辑十分完美:
“既然赵国那边不敢轻举妄动,秦军就很有可能腾出手来攻燕。”
秦国手里有李牧,李牧在一天,代军就不敢攻秦。那么列阵在易水的大军闲着也是闲着,打一打燕国就顺理成章了嘛。
燕国臣子听完,认为这个分析有一定的可信度。
“那太子意欲何为?”
燕丹没有直说自己的想法,他先问先生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臣子提议:
“可以联合齐楚魏,合纵抗秦。”
四国里就他们燕国军事实力最差,届时秦国想必也不会放着心腹大患不打,先打最弱的燕国。
这一招既可以增加盟友数量,又能祸水东引。合纵还是当年他们燕国国相苏秦玩剩下的,简直堪称完美。
但是燕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