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那个时候秦国也没什么人才能外流吧?”
就没听说过哪国有很厉害的人才,以前其实是秦人,在秦国待不下去所以过去的。
平庸之主因此没什么存在感,即便出了昏君也闹不出大动静来。顶多在关中为非作歹,又祸害不
到别人家。()
哪怕祸害到了,秦国地理位置太好了,别人觉得这里没油水。攻打过来秦国就躲在函谷关后头龟缩,费劲巴拉打半天捞不到好处,各国也就懒得打了。
⊙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不像中原地区,出了个昏君大家弹冠相庆。赶紧收拾收拾聚众讨伐,把人打成“夏桀在世”,分分钟灭了此国,瓜分肥肉。
所以秦国最后是靠着苟才发家的。
昏君不会让秦国灭国,但是只要出个明君,就能立刻翻身。多出几代明君,还有机会一统天下。
可惜“苟”只能在当诸侯王时使用。
大一统王朝太扎眼了,大家都想当天子皇帝的,那就不能放过关中。
更何况修建过郑国渠又占领了巴蜀粮仓的秦国关中早就不是鸡肋了,这里有粮又有天险阻隔,多好的国都所在呢?不能放过,哪怕攻打函谷关再难也要拼了命攻下来。
于是暴秦无道的时候,龟缩就行不通了。
午休结束后,下午接着处理奏折。
扶苏丢了几本给弟弟,让他们看完拿纸写个解决方案出来。这算是随堂测验,考教他们一上午的学习成果。
但扶苏丢的都是很难的问题,为君的方方面面都会考验到。不仅是识人这个难关,还有制衡、帝王心术等一系列高级手段。
题目做得两位公子那叫一个眼冒金星,甚至产生了“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自取其辱”的想法。
扶苏现在这样就像个无良老师。
正常人教学生应该是从打基础开始的,先出个摸底考试的卷子。看看学生是目前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水平,然后再选择针对性教导。
扶苏不这样,他上来先出高数题。
看弟弟们做不出高数,于是大发慈悲减一减难度,出个高中奥数题目。然后一层层减下去,把弟弟给整自闭了。
公子们原本觉得自己还挺厉害的,虽然那天被大兄打击过了,可他们能学啊。结果几天的学习下来,大兄出一道题他们麻爪一次,一道题都不会做。
关键是他们也能看出来题目一天比一天简单,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会!做!
十四公子拿着奏折的手都开始颤抖了:
“原来我真的这么没用吗?”
难度一减再减,他不会还是不会。父亲看他的眼神已经从欣慰他们肯学,变成了嫌弃、很嫌弃、非常嫌弃了。
十五公子痛苦地放下笔:
“我不想学了,好难啊……”
谁知道哪个臣子是忠心的,这怎么看?制衡是什么玩意儿,要怎么制衡才能算是有效制衡?帝王心术更是莫名其妙,为什么同样的事父兄做出来显得他们君威深不可测,他做出来像个喜怒无常的二傻子?
秦王政午间散步回来看见的就是两个已经失去梦想的咸鱼。
蒙毅在旁边努力憋笑,憋得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