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晚唐浮生好看吗? > 第九章 两位状元(第3页)

第九章 两位状元(第3页)

耶律全忠就坐在徐寅身旁,默默喝着酒。

他不用抬起头,就能感受到进士们时不时刺来的目光——当然,不是对着他的,而是邻座的徐寅。

徐寅泰然自若,饮酒、吃肉,与人说话,没有丝毫异样。

“耶律郎君的策文也不错。”徐寅放下酒樽之后,扭头看向耶律全忠,说道:“我能得农状元,实有些侥幸。”

“状元郎过谦了。”耶律全忠说道。

徐寅摇了摇头,道:“恰逢圣人重视海贸,我将福建的茶山、果园与其联系起来,挠中了圣人的痒处,如此而已。”

他这话大体是对的,但还是有些谦虚。

徐寅本身是传统文人出身,文学功底很高,字写得漂亮,试卷上的用词也非常考究,这些都是加分项。再加上本身内容出众,得农状元是正常的。

“状元郎倒是……坦率。”耶律全忠拱了拱手,笑道。

殿试完成之后,所有人的策文都被雕版印刷,编纂成册。耶律全忠读了徐寅的文章,确有几分门道。

徐寅认为,福建多山少地,故不多的平原、河谷地、山间盆地要妥善利用,种植粮食。

不便种粮的山区,考察其气候,或改造为茶园,或建果园,如此不一而足。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些,谈不上有多出彩。

徐寅在策文中提到,唐时就有大食胡商采买茶叶,然数量不多,近年来则有所增加。

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事实,于是提出了一种可行性:一、让胡商仰慕大夏文化;二、宣传茶叶的好处。

外人仰慕大夏,那么就会下意识模仿夏人的生活习惯。作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要饮用的茶水,是很容易得到胡人青睐的——在此,他甚至举了吐蕃赞普从蜀中、江南等地采买茶叶的例子。

第二点就更好理解了,宣传茶叶的好处,让人买更多嘛。

徐寅最后来了一段总结,他认为福建固然产茶,但规模、名气比起江南、蜀中都要大大逊色,这是不正常的。

福建多山,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又濒临大海,如果就地产茶,运到泉州等地出售给外洋商人,则国朝又增收入。

应该说,非常有见地。

邵树德看了也觉得非常惊艳。

福建茶之所以产量、名气都不大,与福建的发展程度有关。

大夏开国之后,福建还屡遭动乱,洞蛮与官军打得不亦乐乎,王氏家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上位发家的。

战争一起,自然损失不少人口。即便有北人南迁,但人家第一站是淮南,第二站江南,经层层“过滤”之后,来到福建的人已然不多了,能弥补战乱损失的人口,就已经不错,甚至根本无法弥补——大量叛乱洞蛮被发往辽东。

整个福建道,目前只有四十余万编户人口,可能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一道。为此,当初福建置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将福建五州并入江东道即可,可见一斑。

邵树德非常认可徐寅的思路,认为这样有助于发展福建地方的经济,增加人口——这种人口不需要官方花钱移民,他们受经济利益驱动,会自己跑去福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