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一堂课,按照惯例是经典诵读与讲解,今日也不免俗,黄子澄入场讲学。
黄子澄先带着一帮皇子皇孙阅读经典,摇头晃脑的姿态,颇有几分模样。
而后则是进行阐述,对经典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一步往往会掺杂有多种意思,其中更多的会是讲学之人内心的想法。
文人著书立说,为的就是留下自己的思想,可是文字一旦落在纸面上,其衍生出来的含义就会在后来人的眼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断章取义也好,片面之词也罢,总而言之思路不同,得出结果也是不同。
黄子澄素来喜欢旁征博引,每次要发表观点前,都得带上一番圣人之言,讲到君子士大夫时,不免有所感慨,开口便道:
“士之有志气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志气而轻爵禄者,必能立名节。
名利二字,世人所求,此乃不可避免之事,然我等读书之人,通晓孔孟大义,以道德修身,以仁义养心,自是要摒弃名利,一心匡扶社稷。
为君者,当心存仁义,与君子同,亲贤臣远小人,如此国家长治,百姓久安,国富民强,蔚为大观。
昔者汉文帝,任贤用能,故此才能有文景之治;唐太宗皇帝,选贤用能不计出身,方才有贞观之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君王与臣子相辅相成,这才能创造出一段佳话,若是不能选贤用能,则国家有难,百姓难安。
那么,何为明君?何为贤臣?”
黄子澄眼睛一瞟,看了眼站在房间外的方孝儒,决心让他好好瞧瞧,皇次孙殿下的本事。
如果能够将其争取进来,那么天下读书人,大半归心,何愁皇次孙殿下大事不成?
朱允炆也看出来黄子澄有这意思,正好有表现机会,他自然当仁不让。
“黄师,学生对此有几点浅见。”
黄子澄大喜:“殿下请说!”
朱允炆站起身来,先是扫一眼其他皇子皇孙,目光尤其在兴趣缺缺的朱允熥身上稍作逗留,这才开口阐述:
“《尚书》中提及: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朱允炆开口之际,面容苍老的朱元璋也到了殿外。
刘三吾几人发现皇帝到此,一惊,刚要跪拜行礼,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几人不要声张。
随即小声询问刘三吾,里面这是在做些什么?
刘三吾自然不敢隐瞒,简单说明一下情况,朱元璋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