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水浒之狄家将番茄为什么看不了了 > 第314章 快马加鞭传讯息,福祸不定救万民(第1页)

第314章 快马加鞭传讯息,福祸不定救万民(第1页)

狄泉在击溃了张开部队后,打扫战场用了整整一天,接收郓州附近的土地,派兵驻守,再派人调兵遣将,用了两天。

这三天,他一直在思考着该如何面对如此多的敌人,但是在第四天,他就没功夫来思考这问题了。

因为从东京城八百里加急的情报到了,他知道了宋徽宗要对黄河下手的事情。

按说“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这俩人四天是不可能从东京跑到山东的,累死他们两个也做不到。

但是,狄泉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早就在几个重要的地点之间建立了自己的驿站,伪装成了酒店饭铺,好方便接力传递信息,就和朝廷的驿站是一个样的。

毕竟,现在狄泉手底下没有“神行太保”戴宗在,虽说许贯忠能请车马神日行千里,但也不能让他去干送信的活吧,太过于大材小用了。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按唐政府官方规定普通驿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最快的则要求日驰600里,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500里。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

陆路上的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

唐朝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所以古代虽然没有email,但是信息传递速递也不慢,就是这么逼出来的。

可能有人会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律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从这样严厉的法律看,一般强盗不会去动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拼命剿杀,而在交战时,应早料到敌方或会打埋伏拦截情报,至少会多途径多人携带文书以防万一。

所谓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后世的特急件,不同的级别马匹也不同,在这当中不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不过,由于狄泉力量不如朝廷,所以驿站没有那么多,先是东京情报站一路上到梁山,建立了有十个情报站,然后是在“铁叫子”乐和前往了晋王田虎之处劝降“琼矢镞”仇琼英之后,为了他方便传信,在山东和河东上党之间建立了数个情报站。

狄泉为了管理这两天路线,也是派遣了专门的好汉前去管理,东京城到梁山的情报线路就专门交给了“操刀鬼”曹正来看管,至于新在三晋那边建立的情报站,他叫“活闪婆”王定六前去看管。

但是,由于狄泉的驿站情报站不是朝廷的驿站,所以也免不得可能会被土匪强盗给抢劫,因而他派遣的,全是身手好的角色去充当驿兵。

至于“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两个人,只不过走到了京畿界限之处,就换马换人,赶往梁山,一路上一共换了十个人,跑死了四匹马,才把宋徽宗黄河改道的这件事情送到了狄泉手里。

当狄泉了解了宋徽宗的行为命令之后,他当场就拿着那封信,直接呆在那里足足十几分钟。

他就是想不明白,宋徽宗这得多想不开,非得要让黄河改道。

自古以来,黄河乱,一个王朝就会根基不稳,他宋徽宗好歹也是个皇帝,读过史书,这一点他竟然不知道吗?

换句话说,他就算是不知道,那些大臣们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阻止吗?

还真不是没阻止,狄泉看到老太师韩忠彦为了劝谏宋徽宗直接撞死在金殿之上,也是扼腕长叹,可惜一个堂堂三朝老臣,死于非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