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还去吗?”
“去!”
苏蓁有些头疼,“如何不去!”
等等。
她去做什么?
苏蓁茫然了一刻,意识到自己是喝昏头了,如今仍然没完全清醒。
自己是这玉风楼老板的侄子,打小就喜欢弹琴唱曲,故此常常来这里混着玩儿,前头有哥哥姐姐打理家业,爹娘也不怎么管他,待自己年纪渐长,越发生得好颜色。
于是他开始上台献艺,因为享受万人瞩目,享受那些痴迷狂热的注视。
此时不过十七岁,已然名动都城,论技艺,他比那几位顶尖的头牌略逊一筹,论姿色,他甚至还更胜三分。
说完那句话,那人连忙转身出去,又带了一群人进来,他们拿着行头首饰胭脂粉黛,悉数围上前。
苏蓁看向镜中的倒影,满意地笑了笑。
等她再回过神来,已经伫立在台上,素手捏着玉箫。
满堂寂静,烛火明朗,千万光辉汇聚一身,人们注视着他,眼神或迷醉或欣赏,或贪婪或审视。
少年披着霓裳罗衣,颊若霜雪浮霞,翠眉似远岫,绿鬓如春烟,顾盼间如秋水生波。
他微微垂眸。
座无虚席的厅堂里箫音骤起。
顿挫无常,高低反复,在华灯绮幕间飘渺回旋,如泣如诉,呜唈哀哀,如枯叶落败,似荒烟堕樯。
满座宾客为之动容,掌声如潮,一浪接一浪仿佛永无休止。
他难以谢幕,只好招呼两侧的乐师变调,在台上旋身一转,甩开如云水袖,清声高歌。
那嗓音如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似风动秋桂树,莺啼春萝间。
台上两侧琴箫齐鸣,丝竹管弦共奏,歌声宛若无根之柳絮,被众乐托举着、一路卷上高天,乘云而去。
他唱了很久很久,行头也换了几身,演过才子佳人,扮过王侯将相,乃至饥苦灾民,奴仆杂役。
每换一个身份,他便如同重获新生,周身气质姿态全然不同。
掌声越发热烈,金银如雨般洒在台前,叮叮当当响成一片。
侍者的托盘上落了珍珠碧玉,成卷的银票,甚至还有价值连城的灵石。
……灵石?
苏蓁侧过头看向一个捧着托盘的小侍,那人见状连忙走近,盘中赫然是一颗五彩玉露晶珀,笼罩着朦胧的彩色光雾。
她有些惶惑地皱起眉,不明白自己为何能辨认出这东西。
“谁送的?”
侍者报上了房间,苏蓁点点头,旁边的酒楼老板大声报出其牌号,厅堂里一片惋惜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