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十年代初,鹿港人纷纷出国谋生,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成了热门去处。他们在海外辛苦打工,攒下外汇寄回家乡,渐渐地,鹿港从贫穷走向富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
而今,鹿港城仍显老旧,陈云在街上溜达,耳边不时飘过各式各样的乡音。临省自古便是百越之地,部落众多,方言自然五花八门,有句话说得好,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音,在这临省,差不多是五里不同调。
就说陈云老家状元乡,巴掌大的地方,方言种类就高达五六种,还没算上少数民族语言。更有传说,鹿港四城门各讲各的方言,可见方言体系之繁杂。
陈云虽是个宅男,但身为临省人,对各种方言并不陌生,基本能辨识出哪些是临州的,哪些是绍州或金乌乃至江北的。
他走近两个用江北话交谈的男子,用同样的方言问道:“两位老兄,来这儿干啥呢?”
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
声音吓了一跳,回过神来见陈云年轻面孔,笑容可掬,不像官家人士,便答道:“你来干啥,我们就干啥呗。”
“我来逛逛。”
“逛?这里有啥好逛的?别瞒我们了,我们是来进货的。”
“进货?”陈云心下了然,抬手故作神秘:“你们该不会是……”
两人交换了下眼神:“还以为你是来玩的呢,看来你是新来的吧,之前没见过你啊。”
“江北几十万人口呢,互相不认识很正常嘛,我也一样,没见过你们二位。”
其中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江北人接话:“我们很少回家乡。对了,你拿到货打算去哪儿卖啊?”
陈云机敏地反问:“你们怎么打算的?”
结果三个人都不约而同陷入了沉默,气氛一时有点尴尬。
就在这时,前方有人匆匆跑动,两名江北人也紧随其后,陈云见状,料定是去取货的信号,便迅速跟了上去。
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陈云注意到一个提着小布袋的家伙,这布袋显然比渔船上那个小得多,口也窄。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壮汉,手里提着一根黑漆漆的铁棍,眼神警惕,仿佛随时准备教训不守规矩的人。
在这位“保镖”的威慑下,前来进货的人自觉排起了队,每人上前交钱,再伸手进布袋抓取商品。
陈云排在队伍末端,观察着。只见排头那位客人一把下去,只抓到了四五块手表,但他似乎非常满意,喜滋滋地离开了,
没有在巷子里多作停留。
队伍缓缓前行,轮到陈云时,他掏出一千元,小心翼翼地伸手进布袋,这一抓,竟抓出了八只精致的女士手表。